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于今年5月动工,目前进展如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前往英山县陶家河乡一探究竟。
2021年8月,国家出台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我省英山、郧西两县入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重点建设项目。英山“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历史步道建设项目”投资2.58亿元,用地36.1万平方米,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包含历史步道、节点景区和服务设施。
在项目核心景区,记者看到,游客中心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开始进行内部装修。提供展览、培训和住宿等职能的教育基地已经完成场地平整。占地15亩的集结广场即将开工。
从游客中心步行400米,就来到当年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师部驻地安家新屋,这里也是历史步道的起点。目前,总长约7公里的步道已经完成初始1公里的铺设,剩下部分正在加紧施工,争取在上冻前完成水泥路基。项目施工负责人赖双显介绍,由于山势陡峭,越往山顶,材料运输越加困难,只能肩挑手扛。
登山步道预计在明年7月前竣工,届时,游客沿步道向西行进一个小时,就可抵达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与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作战的主战场——牛背脊骨。当时,国民党军兵分三路,并出动飞机两架,向红二十五军发起疯狂围剿。红军以少敌多,英勇作战,在牛背脊骨、陶家河和发风尖与敌人激战两天,予敌重创。随后,红二十五军集结转移,并在次月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在牛背脊骨,记者看到生态停车场已经建成,战斗纪念广场预计在年底完工。
在施工现场,记者访问了陶家河村村民汪卫兵。从动工开始,他和妻子就在工地上打工,两人加起来日收入有350元。项目建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除打工以外,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在当地采购。陶家河乡党委书记徐涛介绍,往年,全乡年新增居民存款在4000万元左右,今年刚到10月,新增存款已经突破5000万元。
长征公园共有3处遗址需要“修旧如旧”,包括红二十五军军部所在地郁氏祠堂和安家老屋、新屋。由于国家公园不搞大拆大建,设计上要求与现有民居融为一体。记者看到,除确需拆迁的以外,其余民居尽量保留,并由项目部负责外立面提质改造。远远望去,历史建筑与栋栋小楼紧紧相依,革命历史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老百姓生活在景区之中。
记者来到英太寨村,这里是长征公园的“军民团结纪念区”,当年发生过陈氏兄弟救红军的感人故事。村民房前屋后按景区标准打扫整理,各家各户的外墙上均画上红军主题的彩绘,画工精美,形象传神。
据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将于明年10月开园迎客。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