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家庭美德
——记“全国文明家庭”王金初家庭
67岁的王金初,是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32年来,她带领群众建新村、兴产业、创文明,演绎了贫穷变小康的精彩嬗变。
1991年,王金初出任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摆在她面前的是一堆烂摊子:全村总人口不足800人,但村集体负债达50多万元,近百户人家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山头上,老百姓一穷二白,矛盾不断。
缺钱、少地、搬迁后的生活难保障……王金初每天带着村干部,一家家上门表态,“只要我有饭吃,就不让你挨饿”。她带头拆掉自家的猪圈、厕所和院子,腾出空地安置搬迁群众。看到王金初态度如此坚决,村民们纷纷从山头搬到路边。
如今,百丈河村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新建了大桥、景观桥和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巩固提升了饮水工程,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和公厕,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村子变美了,群众的腰包怎样才能鼓起来?经反复考察、研讨,百丈河村确定了“山上栽树、地里种茶、平畈办厂、沟里养猪”的产业发展思路。
2004年,村集体投资180多万元新建一个年产值达300万元的中心茶场。
2015年8月,在王金初的推动下,百丈河村注册成立了生猪养殖经济合作社。几年来,百丈河村生猪养殖规模突破万头。
2020年,养猪场实现纯利润1500多万元。如今的百丈河村,茶叶、养殖、加工业成为三大支柱产业,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美如画,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2008年暑假期间,村里万头养猪场加赶工期,她丈夫不分昼夜参加劳动,在修建沼气池时,摔成腰椎粉碎性骨折,住院两个多月,花费三万多元。很多人都劝他到村里报销,她坚决反对,没让村里报销一分钱。
王金初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也感染了家人。丈夫为支持妻子工作,腰部摔伤,从此离开了心爱的三尺讲台,一心一意为妻子操持家务;儿子为了实现母亲愿望,毅然卖掉自己的婚房,给母亲投进村里的养猪场作周转资金;儿媳摒弃家庭的偏见,冲破父母的阻拦,毅然成为了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几十年来,王金初像一座不知疲倦的时钟,没有终点地运转,带领群众在小康路上奋斗着。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英山当地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百丈河村的美丽蝶变,凝聚着党支部书记王金初的耿耿初心。全国劳模、党代表、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
这些年,王金初得到的荣誉、头衔不少,但是她心里清楚,自己就是个村支书,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来源:鄂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