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2023年,湖北省委、黄冈市委把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列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黄梅县被列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坚持为农的服务宗旨,当地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临近春节,黄梅县大河镇团结村的村民发现,家门口多了一家“供销社”。小到油盐酱醋大到农资化肥,应有尽有,价格还比市场上便宜了不少。
黄梅县大河镇团结村供销综合服务社工作人员 王习兰:我们把那个价格一贴上去,他们看到就是抢,东西都是正品,这个酒158元的只卖100元。
与普通超市不同,这是一个村民共有的“供销社”。除了享受低价商品,入社入股的村民还能参与年底分红。看到供销社小卖部的热闹人气,村民钱艳芬现场掏出100块钱,作价一股,入了社。
黄梅县大河镇团结村村民 钱艳芬:只要生意好,大家都高兴。
黄梅县大河镇团结村党支部副书记 赵中如:股入下去就像自家的店一样,下年(2024)利润最低有要到30多万元,65%给村民,分红还是比较可观的。
售价低于市场价格,为何仍有可观的利润分红?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当地县级智慧物流产业园。运营不到三个月,这里已经聚集了9家物流企业,45台配送车来回穿梭,通过搭建集采集配的日用品下行供应链,全县425个村都能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黄梅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昌武:传统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他们把商品配送到村里,物流成本会占到它整个产品售价的8到10个点,而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供地配送体系,我们能够节约3到5个点下来,全部都会让渡给到农村的消费者。
渠道全、网点多的传统优势,如何转变成发展优势?2023年11月,全省第一家县级供销集团在黄梅试点组建。以平台化方式办社有企业,用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
黄梅县副县长 刘远征:包括湖北省供销集团、象屿集团,包括像怡亚通这样大的供应链集团进行对接合作,形成一个网络,能够横向进行一些服务业赋能。比如说供应链金融、检验检测,别的企业在这个链上面也能够找到它需要的东西。
改变,不只是体现在业态和功能上,更体现在角色定位和发展理念上。过去是“一锤子买卖”简单营销,现在则需要角色互换贴心服务。供销社组织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多项社会化服务。
黄梅县独山镇马龙村村民 黎学文: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今年的水稻产量达到平均1400斤,比往年要增长300斤。
目前,黄梅已初步构建“县供销社+镇级农业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户”县乡村服务体系。49个试点村农民自愿入社率达到65%以上,全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8万亩。
来 源:黄冈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