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其文章中记载的黄冈地名很多,涉及到黄冈全域。今年元旦期间,笔者已经发表了《苏东坡文章中的黄冈地名探究之一》,其文中为读者已经介绍了16个重要的地名遗址。这次由于篇幅有限,仅介绍20个重要的地名遗址遗迹,其它地名遗址后续再逐步介绍。为了准确考证苏东坡谪居黄州遗址遗迹,其方法:一是苏东坡文章中记载清楚的地名遗址遗迹为第一根据。二是现存在的山川江河以及地名遗址遗迹为其地理座标。三是以最靠近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的学者文章及地名的遗址遗迹的历史、地理著作为重要的补证资料。同时,对文章中所提的方位及距离,既参照当今的科学测量工具,也尊重古人依太阳月亮星星定的方位,走的崎岖山路和羊肠小道计算的距离。
赤壁:苏东坡在《记赤壁》一文中说:“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北宋人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记述:“(黄)州在大江之湄,北附黄岗,地形高下。公府居民,极于萧条,知州厅事敝陋,大不胜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说:“黄州,江南流在州西,去治无百步,有山入江,石崖颇峻峙,土人言此赤壁矶也。” 据以上文章记载,黄州赤壁位于黄州聚宝山西南长江故道之滨千年没变。
安国寺·遗爱亭:安国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由郡人张大用捐基,僧人惠立创建。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去安国寺会友饮茶。他在《黄州安国寺记》中说:“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南宋人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记载“韩魏公读书堂,在安国寺。”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说:“出城五里,至安国寺。”自宋至今,虽然几遭战火摧残,但屡残屡复,黄州安国寺的位置始终没变。
遗爱亭遗址,在安国寺内。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四月间,徐君猷即将离开黄州,苏东坡与其再游安国寺,在安国寺竹间亭中烹茶饮酒。安国寺住持继连和尚请徐君猷、苏东坡为此亭题名留念。苏东坡有感于徐君猷执政有方,于是将此亭名之为“遗爱”。苏东坡在代巢元修作《遗爱亭记》文中说:“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南宋初年王象之在《方舆纪胜》中记载:“遗爱亭,元丰中徐君猷守齐安,有善政。既去,东坡以‘遗爱’名其亭。”据以上文章记载,遗爱亭(竹间亭)位于老安国寺的遗址的西南。
天庆观:天庆观原名玄妙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即公元627-649年。由黄州道士李云外创建。苏东坡到黄州的当年,曾在天庆观斋居四十九天。苏东坡在与秦观的书信中说:“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明代的弘治《黄州府志》记载玄妙观说:“在城南二里。”据此,当今黄州区实验小学之南即天庆观遗址。
乾明寺: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到乾明寺去焚香默坐。元丰五年冬月下大雪之后,苏东坡夜宿乾明寺中,并作《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诗:“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苏东坡也曾在《雨晴后,步自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中说:“古寺竹苍苍”。在《师中庵题名记》:“元丰七年二月一日,东坡居士与徐得之、参寥步自雪堂,并柯池入乾明寺……”南宋人王子仁引《东坡图》图记载:“东门,近东坡之门也,在乾明寺前五十步。”宋代1步相当于当今的5尺。1尺=0.333米,一步就是1.56米,相当我们今天两步。据以上文章记载,乾明寺位于黄州区赤壁办体育路社区老黄冈师院门口周边。
涵晖楼:涵晖楼是唐宋时期黄州的四大名楼之一。元丰五年九月,徐君猷黄州太守任满。在徐君猷准备离开黄州去湖南赴任之前,苏东坡于重阳节在涵晖楼上为徐君猷送行。苏东坡作《醉蓬莱·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一词:“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北宋宰相韩琦在黄州读书时也写有《涵晖楼》:“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摇窗牖。”《舆地纪胜》:“涵晖楼,即无尽藏也。”《大清一统志》:“涵晖楼,在县西南城上,张孝祥改曰无尽藏楼。”据以上文章记载,当今的黄州区赤壁办汉川门社区西南面的古城墙应为涵晖楼遗址。
栖霞楼:栖霞楼也是唐宋时期黄州的四大名楼之一。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期,经常在栖霞楼会客喝酒。元丰五年正月十七日,苏东坡梦自己乘一叶扁舟横渡长江,中流回望,见栖霞楼上灯火辉煌,歌乐杂作。同船者说:“闾丘大夫孝终公显正在会客。”苏东坡从梦醒后,作《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舆地纪胜》记载:“栖霞楼,在仪门外西南,轩豁爽垲,坐挹江山之胜,为一郡奇绝。”许端夫在《齐安拾遗》中说:“栖霞楼,在郡城最高处,江淮绝境也。”据以上文章记载,栖霞楼的遗址应在今原黄州区委办公楼西南角。
快哉亭:元丰六年,张怀民贬谪黄州。他在其居住处之西南修筑一亭,以便苏东坡览观大江景色。苏东坡将其名快哉亭,并作《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的弟弟苏辙闻讯,作《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据以上文章记载,快哉亭遗址位于黄州区赤壁办青云社区原黄冈市劳动局办公楼西南的山岗上。
君子泉: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期,黄州通判孟震有贤德,时称孟君子。其居住处有一泉,大雨不溢,大旱不枯。苏东坡将其名为“君子泉”,其弟苏辙为之记。苏东坡在弟辙之文后题跋:“子由既为此文,余欲刻之泉上。孟君不可,曰:‘名者,物之累也。’乃书以遗之。元丰六年十一月九日题。”“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诗:“云梦泽南君子泉,水无名字托人贤……”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君子泉,在府治北。”据以上文章记载,君子泉位于黄州汉川门北城墙旁的东侧。
春草亭、韩家圃、堂竹间、赵氏园、梅堂、尚氏第: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访当年韩琦居黄州时,随兄黄州知州韩琚游历的春草亭。苏东坡《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开樽藉草劝行路,不惜春衫污泥土。褰裳共过春草亭,扣门却入韩家圃。”《舆地纪胜》:“春草亭,在东门外。”苏东坡又在《师中庵题名》文中记载:“元丰七年二月一日,东坡居士与徐得之、参寥子步自雪堂,并柯池入乾明寺,观竹林,谒乳母任氏坟,锄治茶圃,遂造赵氏园,探梅堂,至尚氏第,观老枳偃蹇,如龙蛇形。憩定惠僧舍,饮茶任公亭、师中庵,乃归。”据以上文章记载,位于黄州区赤壁办东门社区的原黄州中学及周边即是春草亭、韩家圃、堂竹间、赵氏园、梅堂、尚氏第等遗址。
女王城(禹王城、邾城):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间,常游女王城故址,并留下了诗文名篇。元丰四年作《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己摇村。……”元丰五年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元丰六年作《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苏东坡曾在《记黄州故吴国》中说:“今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其说甚鄙野。”据以上文章记载,女王城遗址位于今黄州区禹王办张家湾社区。
开善院: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游黄州城西的新生洲即当今的叶路洲。北宋元丰三年五月他游了位于三江口的新生洲后,题诗《新生洲》:“时腹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当年六月间又泛舟游位于新生洲上的开善院,并题诗《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放船江濑浅,城郭近连村……”经初步考证,开善院遗址位于当今黄州区堵城镇外岭村紫竹寺周边。
东禅庄院:苏东坡《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文记载:“东禅庄院”。据黄州区民宗局考证:“黄州太平寺在《黄冈县地图》和《黄冈县志》中早有记载:相传是宋朝仁宗皇帝在巡视平南征战时,御船行至夹州(即太平寺处),西宫娘娘临产起岸解怀生一公主,皇帝为了祈求天下太平。将公主起名为‘太平公主’,并圣谕在此修建太平寺一座,还御赐《太平寺》金匾一块,西宫娘娘还赐‘玉玺’半块。从此,太平寺闻名遐迩,香火盛极一时。”据以上考证,宋仁宗于公元1023年至公元1056年执掌北宋,早于苏东坡谪居黄州公元1080年,而且太平寺又位于黄州区禹王办女王城遗址东旁,比较符合东禅庄院遗址考定。
禅智寺: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贬谪途中在黄州黄冈县团风镇“禅智寺”住宿一晚,苏东坡:“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不知何人诗也。宿黄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此应知我此时情。”
团风文史专家詹维东先生在《……苏东坡两宿“禅智寺”的人文探寻》中论述:公元634年正月,鄂国公尉迟恭视察黄州、团风,敬拜团风佛寺大庙。当年四月,尉迟恭将大庙僧人舍生取义的气节,普济众生的善举,忠孝仁和的情操奏明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看完奏章深受感动,当即为大庙佛寺御笔题写“善济禅林”。后经唐未、五代至宋初的特殊时期的战乱,团风佛寺大庙也因势因时改过寺庙名称。到了苏东坡贬谪黄州路宿团风时,团风“善济禅林”改称“禅智寺”。
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编撰的《黄州府志》所绘的地图中标出,当时的团风镇境内,在临江铺与花园铺、盘石桥的中间有一座“禅寂寺”。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黄冈县志》有载:“禅寂寺,在团风镇,洪武九年(1376年),僧崇庆建。天顺间,僧福亮重修”。团风方言中“寂”与“积”同音,这个“禅积寺”就是苏东坡笔下的“禅智(寂)寺”演变而来的。
团风大庙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名称经历了“大庙佛寺”“善济禅林”“禅智寺”(禅寂寺,禅积寺)的历史变化。经考证,可认定位于团风县团风镇普济路南端的大庙佛寺为北宋时期的禅智寺遗址。
欧阳院:团风县东坡文化及历史地名文化专家梅玉荣、王新平、张泽林、欧阳木山、吕露等,经查阅《苏东坡全集》(曾枣庄 舒大刚主编),中华书局(2021年5月北京第一版)文集四,2946页,苏东坡《书黄州古编钟》记载:“黄州西北百余里,有欧阳院。院僧畜一古编钟,云得之耕者。发其地,获四钟,斸破其二,一为铸铜者取去,独一在此耳。其声空笼,然颇有古意,虽不见《韶》《濩》之音,犹可想见其仿佛也。”其上专家们经学习讨论寻找到有五个与欧阳院遗址有关信息:一是城西北百里的团风县淋山河镇有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欧阳院;二是建院时间久远(有古编钟);三是有特点(古编钟,声音玲珑美妙);四是苏东坡曾来过此地;五是欧阳院里有院僧,似与佛教有关联;他们从这些信息中,又查阅了《黄冈县志》。其县志记载:清代黄冈县有九乡、108个村,其中:在下五重乡的淋山河区有欧阳一村、欧阳二村行政村名,此村名与欧阳院应有较大关联。而欧阳一村、欧阳二村基本确定在现今孔子河村至王家垇村一带。而位于淋山河镇贾家田村的会龙寺即在欧阳一村和欧阳二村之间,同时还在北宋时期的光黄古道附近。经考证研究认定,位于团风县淋山河镇贾家田村的会龙寺应为欧阳院遗址。
(作者简介:孙璜清,湖北黄州人,研究生学历。曾求学湖北省委党校党建专业、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曾任中共黄冈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
来源:东坡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