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大赛(资料图)
日前,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正式启动。
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
此次“乐享健康生活”开创性地提出了“5125”理念,即——
▲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
▲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
▲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
不是都说要多动脑,大脑越用越灵活吗?发呆怎么就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了?实际上,就是因为现代人每天接受来自电视、互联网、手机的海量信息轰炸,大脑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过于忙碌,才需要适当“发呆”,给大脑放个假。
医生这么说——
人只要有精神活动,就会有脑电波活动,深睡眠的时候,人的脑电波频率是0.5—3赫兹;躁狂症病人兴奋时脑电波频率能到30—40赫兹。而人在发呆的时候,脑电波只有8—14赫兹,这时人的意识活动减弱,处于清醒而放松的状态,对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剂。有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太忙,太容易被各种信息轰炸,而忘记了发呆。
另外,发呆时还可以搭配“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动地收缩或舒张腹肌,进行5—8次缓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减压,也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北京回龙观医院一科二区副主任医师宋崇升)
运动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现在很多人都有健身习惯。不过,运动可不是说我只要一天走了一万步或者跑了十分钟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医生这么说——
真正有效的运动至少要30—40分钟,而进入秋冬,气温逐渐下降,每天的运动时间应该比夏季多出10—25分钟,以1小时为宜。冬季运动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爆发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具体项目根据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
运动的种类太多,有时候反倒给人带来困扰。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花时间纠结哪种运动效果更佳。只要自己长期坚持,掌握一项运动技巧,再偶尔给自己“换换口味”,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
每天至少12种食物,每周要25种,听起来似乎很难做到。不过在营养专家看来,这只是一个最低标准。
医生这么说——
12种食物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没多少:早餐4—5种,午餐5—6种,晚餐4—5种,零食1—2种;平均每天食用谷薯及杂豆类食物3种,蔬菜水果4种,禽畜鱼蛋类加起来3种,奶、大豆和坚果2种,轻轻松松就达到了一天12种食物。而且,我们平时吃的肯定比这些种类更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教授)
那每周25种食物又是怎样确定的呢?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及油脂等纯能量食物,每一类食物都有很多种可以相互替代。如果一周能吃够25种食物,基本上涵盖了膳食宝塔中每一层所包含的食物种类,也就保证了人体必需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
同时,“5125”的谐音“我要爱我”,方便记忆。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
专家建议——
长期的不良情绪状态将产生很多健康隐患,如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等。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公众应该首先学习认识和分析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掌握一些实用技巧,以便有效管理情绪。当自己能够对情绪掌控自如时,可以将压力等看似负面的情绪化解,变成积极的动力。(情绪管理专家、国际教练联合会专业教练吴涛)
来源:央广新闻
编辑:姚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