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学校内,孩子们在追逐蜻蜓 黄孝邦 摄
近年来,国家在乡村教育上投了不少钱,许多学校的硬件条件都有改善。但是,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乡村学校的课堂秩序、校风校纪却成了大问题:老师不敢管、管不了,甚至有老师被气哭、被气跑,有心学习的孩子纷纷逃离。长此以往,乡村学校还能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
管不了、不敢管,乡村老师被气哭
“在村小教书的这两年,我已经记不清被气哭多少回了。”说这话的,是在武陵山区一所乡村小学教书的罗燕。2015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罗燕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在罗燕的三年级课堂上,有个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孩子一直走来走去,一会儿翻翻同学的书本,一会儿鼓捣课桌椅自得其乐,讲台上的罗燕则一脸平静,熟视无睹。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出手制止时,她苦笑着说:“他不吵不闹,已经算好的了。”
在罗燕之前,这个班已经有两位女老师先后被气走。“怎么气走的呢?上课时站在桌子上打闹,用镜子探老师裙底,扯老师头发……所以我接了这个班以后,再没穿过裙子。”罗燕说,还有学生上课睡觉或者玩手机,一开始还管一管,后来就放弃了,因为“确实管不了”,只要课堂还能相对稳定些就行了。
“不仅管不了,也不敢管。”在西部一所乡镇中心校任教的范琴告诉半月谈记者,平时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常常遭遇尴尬甚至惹来麻烦。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沉迷手机,玩到很晚,白天上课基本睡觉,如果老师叫醒他,可能还会吃他一点“起床气”,跟老师顶嘴甚至骂老师都是常有的事。
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以范琴所在的学校为例,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0%以上,这些家庭往往是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有的老人溺爱孩子比较严重,甚至因此与学校发生冲突。
“隔壁班有个学生作业没做完,老师放学后就留他下来单独教。天快黑了担心他一个人不安全,还骑电动车送他回家。结果第二天他奶奶就来学校门口骂,说老师装模作样,平时上课怎么不好好教……骂得这个老师痛哭一场,过完寒假就辞职了。”范琴说,自那以后,老师们都不太敢“多管闲事”了。
工作忙、地位低,课堂纪律多放任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工作辛苦没成就感”、家长不配合、学生不尊重,是乡村教师群体较为普遍的感受,也是他们管不了、不敢管的重要原因。
罗燕带的是三年级的数学和四年级的语文以及三四年级的其他副科。“我一个星期将近30个课时,还是班主任,每天从早读到放学排队都没法休息。”罗燕说,平时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几乎没有精力再专门去抓课堂纪律了”。
“没办法,每年都有老师流失,人少课多,任务就重了。”罗燕所在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乡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能留得住人就不错了,更别提上课的积极性了。
在乡村学校教了2年书后,90后的范琴正在犹豫要不要辞职。与留在城里当老师的大学同学相比,她每月只多了400元的农村教师生活岗位补助。由于家在外地,范琴平时住在中心小学的单身教师宿舍。
半月谈记者看到,她居住的教师宿舍楼是一栋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筒子楼,宿舍是10平方米不到的单间,屋内有一桌一椅和两张1米宽的硬板床,其中一张床用来摆放衣物和行李。夜里上厕所只能下楼去50米外的公共卫生间。“有次家里人来看我,看到这个条件都抹眼泪了,劝我回家换份工作。”
“待遇差、地位低”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乡村教师被学生“看不起”的原因。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读书无用论”如今在一些乡村盛行,不少人认为“当老师的工资还不如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这让老师在一些高年级学生面前缺少威信,甚至被学生嘲笑。老师在缺少了尊严感的同时,也淡化了责任感。
一名受访小学教师说,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愈发强调师德师风建设,这是对的。但如果老师的做法让家长和学生有一点点不如意,都被放大检视,就走过了头。这种无形的枷锁下,自己不得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管理孩子多是倾向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老师们不敢管的原因之一。贵州省毕节市一教学点的支教老师刘云(化名)说,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照料,他们基本只能让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在学习和思想教育上,几乎帮不了什么忙。“经常有孩子因为到亲戚家‘吃酒’不来上学,家长也不管不问。”
让乡村课堂静下来、暖起来
半月谈记者采访不少乡村学校和老师了解到,课堂纪律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少数地方,课堂上甚至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有心学习的孩子不得不纷纷逃离,留下的学生更难管教,乡村教师的成就感、价值感被消解消耗,从不敢管变为不想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乡村教育前景堪忧。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基层有识之士和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哈尔滨市香坊区一所乡村小学班主任表示,乡村留守儿童全靠老师教育,哪里教育得过来。他建议教育部门搭建信息平台,密切家校关系,同时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对学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教育。
刘云则建议,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意识和水平的关注,让家庭教育切实发挥作用,让家长们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至少,家长们应对学校和教师多些理解和尊重,支持他们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管束。
同时,留住优秀的、有责任心的乡村教师,也是关键一环。一位乡村学校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我家人就有当公务员的,他们年底有绩效考核奖,平时有不少补贴津贴,算下来一年收入要比老师多3万多元,怪不得学校每年都有老师辞职去考公务员。”
重庆市南川区教委主任崔志有认为,要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必须做到以教育事业为先,拿出实际行动,采取切实措施,真正保障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减少人才流失,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受访专家建议,应当落实好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教师周转房、生活条件、职称评聘、相关荣誉等方面,为乡村教师想更多办法、做更多实事,用政策暖心留人,让教师安心教书,培养更多深耕乡村教育、敢于对学生负责的教师。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何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