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平淡而有规律的生活。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却往往没那么容易做到。对一些人来说,良好的睡眠都可能是个奢望。
最近,话题#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登上热搜,调查显示:当下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3/4的人晚上11点以后入睡,近1/3的人熬到凌晨1点以后才入睡。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睡眠?
资料图:3月21日,山西太原,民众在专业催眠师的引导下睡觉,释放压力。当日是第十四个世界睡眠日,中国将这一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确定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中新社发 韦亮 摄
1
晚上不想睡,早晨不想起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熬夜可能真不是个稀罕事儿。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睡眠质量差,90后朱敏一直在吃药调理,“我每晚入睡很困难,睡不安稳是常态,还经常做噩梦。”
这样的结果就是第二天的状态“昏昏沉沉”。她猜测,睡眠质量不好跟自己经常熬夜的习惯有关,“比如昨天,放下手机才发现已经是凌晨一点了。”
这种情况在假期尤其明显,朱敏经常会陷入“晚上不想睡,早晨不想起”的循环中,“反正第二天也不用早起,总觉得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熬夜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心理上的,觉得不睡觉的话,那时间就是我的。”当夜深人静,微信群的消息提示音也不再响起,她的心情会非常放松。
她了解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害处,但很难控制自己,“我也想早点入睡,但一到晚上头脑特别清醒,用尽办法也睡不着。我觉得失眠比秃头更困扰人类。”
2
“舍不得结束这一天”
与朱敏比起来,“宝妈”刘芳的睡眠质量要好一些,但也时不时会遇到“睡眠问题”。
资料图:此前,合肥学院的学生们举办“晒”睡姿大赛,迎接世界睡眠日的到来。中新社发 韩苏原 摄
“遇到烦心事,往往会失眠,特别严重的时候能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家庭琐事、工作压力……这些问题都曾成为她睡不着的原因。
有些时候,则是她自发选择“晚上不睡”,“白天没有自己的时间,平时需要工作,下班回家了还要做饭刷锅带娃,真的太累了,没有时间休息。”
只有娃睡了,一切家务做完了,刘芳才觉得拥有一段可以独处的时间,那往往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十点以后,追追剧、看看新闻,总舍不得结束这一天。
“年纪渐长,睡眠不足身体也会抗议。有一天熬夜后,第二天上班一直犯困,坐着就睡着了。”她试着调节睡眠,但目前成效不大,“熬夜时间减少了,但因为情绪原因,还是会失眠。”
3
“睡眠经济”火热
熬夜的理由似乎千千万。曾有人总结过如下原因:对写作的人来说,夜里不受干扰,思维会更加活跃;互联网风靡后,随心所欲追剧、看直播……想打发时间,也有了更多选择。
但这往往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当发现睡眠受到困扰后,很多人开始寻求改善睡眠的方式,甚至用上了睡眠仪、助眠喷雾等等,由此渐渐催生了“睡眠经济”。
《2018—2023年中国睡眠医疗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规模约279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睡眠保健品128亿元,睡眠药物134亿元,睡眠器械用品2500亿元,睡眠服务35亿元。
“由于社会竞争、工作压力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睡眠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怎样才能睡得好?不仅要普及睡眠科学技术,也需要睡眠产业的支持。”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此前表示。
资料图:正值世界睡眠日前夕,睡眠师唐堂带领自己的学生贴上面膜,在长沙街头用人体拼成了一个巨型的“睡”字,以此呼吁市民关注睡眠健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杨华峰 摄
朱敏曾经买过眼罩、隔音耳塞来辅助睡眠,只不过尝试之后发现效果一般,“眼罩的用处还大一些,起码戴上后,能让你放下手机。”
“同一款助眠产品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市面上流行的辅助睡眠产品,需要在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对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科普部主任彭志平表示。
4
睡眠质量,如何提高?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提高睡眠质量?
彭志平解释,睡眠障碍一般是指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出现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比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
“睡眠障碍的危害显而易见: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引起衰老、肥胖、记忆力下降等等。”他也提到,如果经常熬夜,对身体肯定有危害,会引起脱发、新陈代谢紊乱……而且生物钟紊乱会使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此前,曾有专家给出过睡眠建议,比如制定作息时间表并遵照执行,保持规律的睡眠节律;成年人的睡眠时间保持在7小时左右,太短和太久都不好。
“平时,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建立起科学的睡眠认知;晚餐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彭志平则建议,也可以睡前听会轻柔的音乐,让心情平静下来;再有就是使用舒适的寝具,保证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