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浠河中游的白莲河水库,是一个时代的作品,记录一段峥嵘的岁月。
黄冈是名副其实的“千库之市”,境内大大小小的水库有1230多座。这些水库大多是三年自然灾害过后陆续兴建的,那时候黄冈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频发的涝灾旱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饱经战争洗礼的老区人民再遭磨难。
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黄冈水库建设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农村大地上到处摆开修水利、建水库的战场。
1958年8月,白莲河水库动工修建;1959年2月春汛,上游围堰被洪水冲毁,工程停工;1959年10月,复工重建,5万民工重新上马,投入大会战中;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主坝拦洪蓄水。
白莲河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正值四年三灾时期,物资财力匮乏。如今远在浙江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储葆党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初62年,他们四个大学生住着的是河边的茅草棚,在没有窗户的泥地上,铺着不透气的竹编统铺,一个冬天早晨,他们醒来发现被子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花……”当时英山县的县委书记带领6万民工在这里艰苦奋战了两年,“雨洗脸,风梳头,水库工地度春秋”,连春节都没放过一天假。三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战天斗地,土法上马,清基抽槽,拦河筑坝,凿岩打洞,劈坳开渠,建成全市水利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投入劳力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治本工程。
1965年,在全国水利设计先进经验交流会上,白莲河水库建设经验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1966年,以“山谷修水库 岗岭凿长渠”为题的白莲河水库及东西干渠自流灌溉系统图片及电动模型,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
历时8年,建设者们完成了大坝、发电站及全长243.6公里东、西干渠,43座渡槽,467处隧洞,81条支渠,198条斗渠等灌区渠系及61座中小型水库水利设施的建设,形成了以白莲河水库和东西干渠为骨干,以中小型水库为基础的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灌溉齐备的大型灌区。
总策划 陆续中
执行策划 李双喜 刘骞
记者 郑聪 周航川
新媒体编辑 唐元
白莲河文旅宣传口号等您来定
由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媒体平台和黄冈市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联合举办的“白莲河文旅宣传口号及形象LOGO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万元大奖等您来拿。
白莲河文旅宣传口号要求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能充分反映白莲河示范区的文旅资源优势、典型特征和文化精髓,具有独创性、特色性、传播性、排他性,字数宜控制在12字以内;形象LOGO要求构图新颖,创意独特,视觉形象鲜明、认知度高、寓意深刻。请将您的创意作品通过长江云投稿页面上传或发至邮箱y1234567x@126.com,所有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