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庆萍 通讯员 雷世达 耿文辉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国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课题。
武穴以工业立市,是湖北省31个工业大县之一,工业总产值占GDP近八成。非金属矿资源、医药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一批传统产业的发展缔造了武穴工业佳话,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符号和经济最稳固的压舱石。数据显示,传统产业贡献了武穴七成以上的工业利润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面对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课题,武穴正凭借深厚的产业积累以及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加快向“新”发力,以“智”赋“质”破题,加快发展新技术、开辟新赛道,探索符合武穴产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脱胎换骨。
科技赋能,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传统产业通过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从“卖矿石”到“卖钙品”,每吨身价翻30倍!
去年6月,国鼎华明的投产,让每吨60元的石灰岩,加工成高端的纳米碳酸钙,每吨可以卖到2000多元。产品一投入市场,即走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与9家企业签订钙品集采协议,其中上市公司回天新材一次性订购2万吨。矿产资源向新材料升级的“新赛道”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身价翻倍的背后,是“卡脖子”技术的攻克。
“石灰岩加工成纳米碳酸钙,最难的是需要改性,确保活化度、吸油量等核心指标更精准。”国鼎华明技术品质部部长涂镛斌说,企业牵手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成立研发基地;通过技术参股,请来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专家担任公司科研主管,取得相关专利技术5项,难题迎刃而解。
深耕化学药品制造领域22年的迅达药业,成功研发手性合成左磷右胺盐技术,建成国内首套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合成左磷右胺盐工业生产线,牵头制定左磷右胺盐行业标准。该技术将左磷右胺盐总收率提高到55%以上,且含量达到99.8%,填补国内手性合成领域短板,打开国际市场。
跟国鼎华明一样,这一技术的突破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物。目前,迅达药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传统产业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充分,甚至高度内卷,要想实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绝非易事。”武穴市科经局负责人表示,将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是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的重要手段,这就必然离不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创新资源的参与。“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让传统产业摆脱创新窘境。”
“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武穴市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持续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力,引导传统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发放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让传统产业大胆“拥抱”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武穴市拥有45家不同类型的省级平台、41家不同产业的市级平台。企业联手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湖北省武穴磷氟精细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能建民本农业新材料与零碳建材联合创新研究院、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研发基地。
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升级。2023年,武穴市发放科技创新奖励资金5327.24万元。今年1-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3.48亿元,工业高新技术产值166.1亿元。
优化升级,产业构建数智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武穴以工业立市,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资源型工业产业占比较重。
“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新时代武穴全面振兴必须破解的难题。”武穴市委书记胡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将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激活“老家底”?武穴市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构建数智生态。
10月12日,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湖北云华安化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中央控制室里,控制台前的操作员们忙而不乱,车间里各项生产环节在远程操控下,井然有序地进行。
“我们对500多台模拟型流量计加装数字通信模块,对电器数据增加通信管理机,对设备、能源、安环、生产等环节实施模块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祥云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研发、设计、生产、企业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目前企业自动控制装置占比80%,自控率提升到85%,数字红利成效显著。
这位负责人以工业磷铵生产设备数智化改造为例算了一笔账:产品时产率提高8%,质量合格率提高25%,蒸汽、电消耗下降8%,人员减少40%,仅此一项年增加收益3500多万元。
然而,激活“老家底”远不止如此。武穴市的传统企业深刻洞察数字化转型的“奥义”,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工具,用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搭建起全新产业生态圈,逐步构建能够适应未来产业竞争的数字化产业生态体系,以此长出全新的业务增长极,实现在价值链高端的突破。
湖北民本集团是长江经济带知名的精品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华中地区最大的氧化钙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矿山。同时,还是武穴大宗货运供应链的数据中枢,长江流域知名的水上网络运输平台,现在又闯进了将矿业固废转换成再生土壤的新领域。
“砂石产品的货运成本在产品定价中占有较大比例,而武穴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码头是最重要的货运资源。”2022年,民本集团重塑企业供应链延伸业务增长极,建设水上网络运输平台,为长江中游的建材、化工等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服务。2024年,平台已登记各类货船近2000艘,运费有望突破5亿元。
思维的创新,让企业突破领域藩篱,不断跨界发展。为了实现矿产资源为民所用后,能更好地恢复绿水青山,民本集团于2023年9月携手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成立中能建民本农业新材料与零碳建材联合创新研究院,打造现代农业战略新材料和固废基生态建设材料两个研发推广平台,为武穴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和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提供科技支撑。
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这一共识让武穴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为传统产业加装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形成有地方特色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3年底,武穴市拥有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高新技术企业,3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88家上云企业,22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深化改革,要素驾驭全新赛道
从既有优势领域,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延展,无疑是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通过在产业链上的新领域、新赛道上进行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然而,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创新命题,更是改革命题。
“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武穴市市长查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给武穴带来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如何“破茧重生”,找到转型升级的向“新”力?武穴市明确提出“构建四个体系”的转型框架。
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提升医药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材料、未来高端装备、智能终端等未来产业。
构建协同高效、全链突破的产业创新体系——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推动企业融通发展,形成“百亿航母、十亿方阵”雁阵式企业梯队。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做强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加快医药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项目组织机制。
构建高端智能、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体系——
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数据驱动型产品研发和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构建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保障支撑体系——
深入推进建设专业特色园区、完善专业配套设施、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的“三专”建设。加快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供应链建设,以供应链改造提升产业链。建立人才专项资金,促进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人才交流。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建设制造业发展基金,增强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支撑。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改革一个接着一个,数字化赋能规上工业企业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新型工业化发展“金九条”等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一轮接着一轮……良好的创新生态让企业一路向“新”奔腾前行。
唯有“常新”,才能“常青”。武穴市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催生传统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让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焕发新生。
逐“新”而歌,矢“质”不渝。因地制宜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新技术激发新活力;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用新产业布局新未来。武穴市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正风起云涌,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