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施用量达40%以上 麻城春耕端出“绿色营养餐”

2025-03-08 08:4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向先华

3月4日,麻城市浦集村,500亩冬小麦顺利越冬。油绿茁壮的麦苗在春风下,毛茸茸如地毯般在大地铺开。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地里刚刚除完草,补完尿素,这都是我们从养牛场运过来的粪肥,为小麦、油菜收割后春耕底肥做准备。”3月5日,鑫合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党林向记者介绍麦田间堆放的“小山包”。

一场倒春寒,湖北普降雨雪。雨水将部分固体粪肥顺着田沟淋入鑫合种养殖合作社的小麦地里,挨着粪肥堆的麦苗格外粗壮茂密。

“这一株有十几株分枝,旁边这一垄的麦苗就只有一个主茎,就是肥力不同。”麻城耕肥站站长罗和清蹲在小麦地里,仔细观察冬小麦的长势。

罗和清介绍,由于有些地块地势较高,加上以前使用化肥等原因,导致土壤水肥保持能力变差。即便紧挨着的两块地,秧苗肥瘦也大相径庭。

“大田作物都习惯用纯化肥种植,但现在我们合作社的粪肥还田量可以替代40%至50%的化肥用量。”张党林介绍。

张党林在麻城县中一镇承包了近800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已在麻城经营5年时间。2021年,湖北省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在黄冈、麻城等地开始推行。第二年,张党林便申报加入试点工作。

因为化肥的施用和产量都更可控,一些长期从事大规模大田作物种植的大户和合作社都不太愿意用有机肥。但新加入该行业的张党林,思想行动却转变得很快。

“很明显嘛,长出来的水稻苗子叶面都不一样,更油绿、更光滑。”张党林介绍,合作社刚加入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的前几年,用液体粪肥加入到春耕底肥中,水稻苗一出来,就比第一年依循纯化肥模式的要壮实,增施有机肥后水稻每亩平均增产80斤至100斤。今年,鑫合种养殖合作社粪肥还田规模将扩大至400亩。

“我们厂今年有机肥销售量可达13000吨。”3月4日,湖北天富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徐海勇接受采访时说,2022年公司正式投产后有机粪肥市场化销售量增长速度较快,“2023年是5000吨,去年是8000多吨,增长率超过60%。这些都是项目外市场主体主动订购的。”

湖北天富来是麻城市三家粪肥无害化处理企业之一,位于麻北,此外麻城还联合了30余家畜禽养殖基地,就近生产、配运有机肥。截至2025年2月20日,麻城市完成粪污消纳量14万立方米,完成粪肥还田面积10.1万亩、粪肥还田量10.2万立方米,年节本增效1500万元以上。

“粪肥还田对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环境都有明显效果。”罗和清告诉记者,麻城市农业农村局和耕肥站今年还制作了“粪肥还田倡议书”,希望多方面发力,带动更多农业生产主体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3/1eb8fe344a175f1b657f8b4b0e7ea48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