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熠熠星辰,照亮我们对往昔岁月与璀璨文明的探寻之路。当听闻首届“废名文学奖”全国征文活动在黄梅启动时,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京派作家汪曾祺老先生在1996年3月为《废名短篇小说集》所作序言中的断言:“废名的价值被认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被肯定,恐怕还得20年。”掐指算来,汪老预言的20年早已过去,如今重新审视废名这位黄梅之子,其作品与黄梅这片土地的紧密联系愈发凸显,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邀约,让我们在当下重新思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
废名,原名冯文炳,作为著名文学团体语丝社成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崭露头角,更是京派小说的开山鼻祖。他以独特的文风,将黄梅的田园风光、禅宗文化和民俗人情融入作品,开创了京派文学的独特风格,与海派文学分庭抗礼,共同铸就了新文学的高峰。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却未得到充分认可。1994年,废名归葬黄梅,其墓地位于苦竹乡后山铺。他在黄梅的故居以及岳家湾也逐渐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如今可供后人瞻仰的遗迹寥寥无几。但令人惊喜的是,那些废名曾经走过的土地,如五祖寺、后山铺、水磨冲,还有他笔下的鸡鸣寺、多云山,都在时光的沉淀中被重新挖掘出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
带着对废名作品的热爱与对黄梅文化的向往,我踏上了前往黄梅的旅程,约见了专注于黄梅文化研究的战友炳君。与炳君相见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欣喜。在他的陪伴下,我们一同探寻废名笔下黄梅的踪迹。漫步在老城,那些废名作品中的经典段落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浮现:“推开帐子,由天井射进来的月光,已经移上靠窗的桌子”“院子里从前用竹竿围着的猪窠,满堆些杂乱的稻草,竿子却还剩下几根”。每一处低檐矮巷、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承载着废名曾经的生活印记,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走出老城,我们来到东山问梅村。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加强非遗系统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标语与周围的山乡畈岭、稻田古寺相得益彰,生动地展现出黄梅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黄梅,地处文化交融之地,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孕育出独特而灿烂的黄梅文化。据统计,全县现有省级非遗项目已增至六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超过200名。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等,宛如绽放的寒梅,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黄梅戏,这颗起源于黄梅县的艺术明珠,以黄梅采茶调为源头,在安徽安庆发展成熟,因严凤英的精彩演绎而风靡全国,如今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曾经,黄梅作为黄梅戏的故乡,在传承和发展上却滞后于毗邻的安徽省。但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合安九高铁黄梅段、黄冈至黄梅高铁相继建成通车,黄梅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与安徽合作,喊出“唱响大黄梅”的响亮口号。一系列原创和改编的精品剧目不断涌现,如,大型古装戏剧《於老四和张二女》《程婴救孤》,抗疫题材现代戏剧《我的乡村我的亲》等。《传灯》《兑现》《桃花开了》等优秀剧目更是登上国家级大舞台,屡获大奖。不仅如此,黄梅县还通过出版校本教材、画册、典籍,推进“黄梅戏进校园”;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举办“黄梅戏艺术节”和全国黄梅戏迷票友联谊会展演活动等多种方式,让黄梅戏走进百姓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在东山问梅村的一处摊位前,几名绣娘飞针走线的场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她们手中的五彩丝线在布面上穿梭、勾挑,不一会儿便形成了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这便是被誉为“立体的中国画、无声的抒情诗”的黄梅挑花,它起源于宋末元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同样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在时代的浪潮中,黄梅挑花不仅保留了传统韵味,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集中培训本土绣娘,创设巾帼“微工坊”,吸纳乡村留守妇女就业。同时,通过创新,将刺绣材料运用到挑花中,把挑花图案融入刺绣里,开发出众多既传统又时尚的产品,涵盖挂饰、抱枕、手提包、服装等多个领域。黄梅挑花不仅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在第八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国家级非遗“黄梅挑花”传承人石九梅展示的挑花绣艺,吸引了众多目光,其传统地道的挑花产品成为抢手货,充分彰显了黄梅挑花的独特魅力。
不远处,一阵刚劲有力的呐喊声传来,原来是岳家拳展演。岳家拳由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遇害后,其子岳震、岳霆隐居黄梅民间,将岳家拳传承下来。历经800多年,岳家拳在黄梅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其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丰富多样。黄梅作为全国武术之乡,一直守护着岳家拳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传承岳家拳的过程中,无数民间武师默默奉献,口传心授。如今,岳家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传承着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的情怀以及绝不屈从于外来侵略干涉的英雄气概。近年来,黄梅县大力弘扬岳家拳文化,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获得省级荣誉,并被授予“岳家拳基地”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岳家拳传人雷杰先生更是将岳家拳传播到重庆、成都、内蒙古、深圳等地,还走进了解放军驻港部队、香港汉华中学以及台湾两岸岳飞文化交流会,让更多人领略到岳家拳的魅力。在黄梅本地,雷杰先生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广泛传授岳家拳,让这一古老的武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黄梅的这段时光,我不仅领略了当地的大美风光,品尝了土菜野味,体验了民情乡俗,更深深感受到了黄梅文化的独特魅力。炳君对乡土文化的执着传播,让我深受触动。临别时,他赠送我一册《天下禅林五祖寺》,这不仅让我能提前了解黄梅的佛教禅宗文化,也成为我此次黄梅之行的珍贵留念。正如废名在《废名小说选》自序中所言:“在前进的伟大时代里,我希望我能有所贡献。”此次黄梅之行,让我对乡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希望自己能为乡土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问梅有感,遂作此文,以记这段难忘的文化之旅。
作者:熊启文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汪泽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