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让千年文化“活”起来

2025-04-17 13:28  

今年来,黄梅县博物馆按照县发展全域大文旅工作部署,全面启动数字化升级工程,通过"科技+文化"的创新融合,将馆藏文物与黄梅戏、禅宗祖师传说等地方特色资源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新场景,让沉睡的千年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展陈的形式很新颖,科技感十足,在县城的博物馆参观,也有不输省级博物馆的感受。”4月15日,在黄梅县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张女士说。

走进黄梅县博物馆,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扑面而来。在各个展厅,一件件历史文物静静陈列在恒温展柜中,通过一旁的互动屏幕,观众可以亲手"翻阅"这件珍贵文物的数字版本,每一处笔触、每一道岁月痕迹都清晰可辨。当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祖师传说和岳家拳等非遗文化遇上3D全息投影,科技赋予了文化新生命。

据介绍,黄梅县博物馆建筑面积7465平方米,主体分三层建设,由《黄梅渊源》《黄梅烽火》《黄梅挑花》《黄梅戏宗》《禅宗源地》《黄梅岳家拳》等六个部分组成,共收藏各类文物近万件。为了让市民游客通过博物馆更直观地了解黄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在县发展全域大文旅工作组的指导下,博物馆加大数字化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配合文字、实物、照片、场景复原等形式,对黄梅的人文历史、文物史料进行立体呈现。

“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声光电的新技术的引入带来沉浸式的感受,让文化传播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参与。”黄梅县文物保护和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敏介绍,例如“镇馆之宝”元青花瓷器“褐彩牡丹塔式盖瓶”,在数字影像技术的加持下,市民游客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青花瓷的美。

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游览体验感,也让黄梅博物馆成为来梅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据统计,2024年以来,博物馆日均接待量超200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超58.3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35%。

值得关注的是,黄梅县将参观博物馆纳入“东山问梅村——绣娘田园”特色旅游线路,联合景区吸引游客从“游山水”延伸至“看文物”“品非遗”,并创新推出“非遗进馆”活动,联合岳家拳传承人在博物馆开设互动课堂,组织研学团队参与拓印、戏曲体验等实践项目,让静态的历史“活”起来,成为游客了解我县文化的第二课堂。

黄梅县发展全域大文旅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县文旅局党组书记蒋毅表示,下一步,将建设文物大数据中心,开发数字藏品、VR研学课程等衍生业态,打造辐射鄂东地区的数字文博新高地。

来源:灵韵黄梅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4/631164d34158c84039d71765420e214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