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清晨,热浪裹挟着市井的喧嚣扑面而来。在浠水县城民福点的街头巷尾,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市容管理员们早已穿梭其间,弯腰拾起地面零星垃圾,耐心调解商户与居民的矛盾。3位即将年满58岁的市容管理员——浠水县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市容一中队的鲁新兵、黄杰、王烨,在原30人团队锐减至10人的管理压力下,以半生经验与满腔热忱,守护着城市烟火与秩序,诠释着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老将出马:经验织就管理智慧网
鲁新兵翻开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百户商户的经营规律。作为民福点最早一批市容管理员,他对辖区的熟悉程度,如同了解自家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流动摊贩“打游击”的难题,他独创“错峰巡查法”:清晨6点,菜市场早市人声鼎沸,他已在疏导摊位;中午,学校周边热闹起来,他紧盯市容秩序;傍晚,夜市亮起灯火,他又转战新的“战场”。
“年轻人用APP管理,我们靠‘铁脚板’摸排。”鲁新兵笑着说,这双走过无数街巷的脚,踏出了城市管理的“活地图”。
从砂管转岗到城管的黄杰,有着细腻的观察力和温暖的心。一家早餐店因占道经营屡被警告,黄杰连续3天蹲点观察,发现是设备摆放不合理导致外溢。他多次上门劝说,与店主一起研究调整布局方案。最终,早餐店不仅解决了占道问题,生意还愈发红火。“管理不是对抗,是把心焐热。”黄杰的这句话,成为了团队共同的行动准则。
以老带新:经验之火照亮前行路
“遇到占道经营,要先礼貌沟通,说明规定,再提出解决方案……”鲁新兵正在为转隶新队员小张进行“实战课堂”教学。
从礼貌劝阻占道话术到应急事件处理流程,他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小张仅用3个月就从“管理小白”成长为片区骨干。
“老同志的土办法,有时比制度更管用。”市容管理中队负责人杨锋介绍到,“团队推行‘老带新’结对机制,3位老同志将多年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团队财富,他们负责的网格投诉率下降40%,商户配合度提升至95%。这些成绩背后,是老同志们手把手传授经验的心血与付出。”
余热生辉:用温暖点亮城市之光
“快退休了还这么拼,图啥呀?”面对这样的调侃,3位老同志总是笑着摇头。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3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等,但他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干好工作,从主动承担节假日值班到从不缺席日常巡查,一言一行体现着对工作的热爱。
“看到街道干净、商户舒心,比涨工资还高兴。”王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3人共同的心声。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坚守,让民福点的街头巷尾既有整洁有序的“面子”,更有温暖人心的“里子”。这3位“市容卫士”,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城市的一个个角落。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