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硕:从保家卫国到振兴乡村的“战场”转换

2025-07-27 10:19  

编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退役军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老兵跟党走》专栏。本栏目将深入挖掘我县优秀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新创业、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永葆军人本色、勇立时代潮头的奋斗风采,激励全县干部群众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凝聚奋进力量,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天播出第三期《陈秋硕:从保家卫国到振兴乡村的“战场”转换》。

从紧握钢枪守卫国土,到扎根沃土振兴乡村,退役军人陈秋硕在巴河镇五一村实现了人生的精彩转身。这位“兵支书”把军旅淬炼的忠诚、担当与效率,全部倾注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用党建强基、用实干兴业、用真情聚心,带领乡亲们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新画卷。

军人作风带强班子

在巴河镇五一村,提起村支书陈秋硕,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这份深厚的信赖,源于他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本色。

部队生涯铸就的忠诚担当、雷厉风行,如今成为他建设家乡的宝贵财富。

巴河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秋硕: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现在回到家乡,我要带领村民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也是我的使命。

上任伊始,陈秋硕就把建强党支部摆在首位。他把军队的优良作风融入党建,严格规范组织生活,精心策划主题党日,推动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创新推行“无职党员定岗定责”,依据党员特长设置政策宣传、矛盾调解、致富帮带等岗位,激发支部活力。

巴河镇五一村党支部副书记 郑林:他心系群众,关心群众安危,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谋实事,干事业,是我们的榜样。

实干兴村促民增收

陈秋硕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他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政策、引回能人、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目前,五一村全村流转土地1219亩,发展合作社6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3.96万元。陈秋硕还主动对接县人社部门,组织技能培训,拓宽村民就业增收路。

巴河镇五一村村民 江团米:自从他担任书记以来,村的路也通了,水也通了。

村民满意是陈秋硕工作的标尺。他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小组会”“院子会”倾听民意。在他的推动下,五一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户户通”、自来水全覆盖、电网升级改造,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和健身器材,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巴河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秋硕: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五一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创新治理永葆初心

作为老兵,陈秋硕深知“稳定是发展的基石”。面对临空经济区机遇,他创新建立“五会一队”治理机制。秉持“面对面交流,实打实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五一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县基层党建“双百工程”先进典型。

陈秋硕个人也多次获评县、镇“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正是他用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的实事赢得的民心口碑。

巴河镇五一村村民 陈仁贵:人比较认真,态度好,做一些实事。

巴河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陈秋硕: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党员,为村民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从“国防绿”到“田野绿”,陈秋硕的身份在变,战场在变,但血脉中流淌的忠诚、担当与为民情怀从未改变。他以军人作风夯实堡垒,以实干精神激活经济,以赤子之心服务民生,以智慧力量守护安宁,用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誓言,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续写着一名老兵的忠诚与荣光。

来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谢锐

编辑:黄俊杰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7/42d07edcdf246735db8bf75f0c1f4c4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