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立足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禀赋,以科技为引擎、文化为纽带,打造麻城黑猪现代种业体系,为全省特色畜禽种业振兴与三产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板。
7月15日,随着“麻城黑猪品种资源挖掘与老米酒文化IP融合”项目在麻城市木子店镇正式启动,标志着该市在推动种源保护、科技赋能与文化价值转化方面迈出关键步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力量,麻城市聚焦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麻城黑猪的独特种质资源,启动精细化基因选育工程。“猪嘴短圆、耳小前倾、脊背‘双八纹’,这些不仅是外貌标识,更是珍贵的‘基因身份证’。”目前已完成200头核心群母猪全基因组测序,精准锁定调控肉质风味的关键基因位点,为分子育种奠定科学基础。通过构建“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三级繁育体系,核心种群稳定存栏500头以上,年供应优质种猪超3000头,从源头保障了品种纯正性。
“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打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在木子店镇,黑猪产业已带动400余户农户参与规模化养殖,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成为山区养殖业富民增收的典范。
深挖“喝老米酒,吃黑猪肉”千年民俗文化底蕴,麻城开创性推动种业资源与文化IP深度融合。省农业发展中心养殖种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系统梳理“庖汤宴”、腊肉香肠佐米酒等民俗场景,通过短视频传播与沉浸式体验,打造“味觉双绝”地域品牌。同时,整合老米酒产业文旅资源,规划“种猪场观光+米酒工坊体验”特色农旅线路,为种业价值链延伸探索新路径。
目前,麻城黑猪产业已突破单一养殖环节,形成“种源保护-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条。依托20余种深加工产品与电商平台,麻城黑猪品牌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生态养殖”“古法工艺”标签溢价超30%,充分彰显种业引领的产业价值倍增效应。
麻城黑猪产业发展的探索,不仅擦亮了大别山特色农业“金名片”,更为全省构建“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下一步,省农业发展中心将持续关注麻城黑猪品种培育和产业发展,推动其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总结推广其“科技+文化+产业链”融合经验,为全省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探索新路径。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