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而充满活力的小镇上,杨凤的创业故事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鼓舞人心。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杨凤在北京辛勤耕耘了四年多,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2014年,她选择回到家乡,开设了一家独具创意的咖啡馆。她的咖啡馆以新颖的装修风格和独特的氛围,迅速吸引了许多顾客,大家纷纷加了她的微信,分享这份新奇与美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凤意识到经营咖啡馆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她的装修客户,她决定关闭咖啡馆,专注于设计行业,积累了七八年的宝贵经验。这段时间,她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设计能力,也对乡村振兴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实施,杨凤开始介入乡村设计。她运用独特的设计手法,成功打造了觅儿尚古山村的示范基地,成为省内的标杆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吸引了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创业十年,数字化转型辛酸远比想象中艰难,改造技术遭遇瓶颈,乡村引流缺乏渠道,资金周转常常捉襟见肘。最迷茫时,人社局的贴息贷款政策解了燃眉之急。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发展142家合作及自营场地,打造3个独具特色的原创场地,实践成果初显,全年带动就业115人。”湖北巷陌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凤说。
如今,杨凤又开了一家小茶馆,致力于创新产品,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运营植入。她希望通过这家茶馆,形成一个可以被农民模仿、资金可跟进、产业可融合的文旅发展模型。她坚信,利用少量资金点亮村里的灯,能够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杨凤的理念中,乡村发展的思维应从“大开发、大建设、大整改”回归到“微更新、微改造、微运营”。她深知,在项目定位和改造过程中,文化和集群已成为关键因素。通过小的改变,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杨凤的愿景不仅限于自己的项目,她希望“乡野乡聚”能够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多大的文旅项目、文旅街区、城市综合体,还是购物中心,最终都遵循着相同的逻辑:凝练形成项目和产品的独特概念,成为核心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杨凤希望能够引领更多的设计师和创业者,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杨凤表示,“未来三年,我们将致力于农村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可盘活利用,改造为智能化民宿、研学基地、文创工坊,一站式解决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将红色文化的感召力、绿水青山的吸引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223位将军的故事触达千万青少年,让破败的老宅变成网红工坊,让普通的农田变为自然课堂,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注入新活力。用行动证明建设家乡的青春,终将绽放出改变乡土、联结城乡的绚丽之花,为红安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杨凤的故事,正是一个设计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缩影。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点亮了小镇的未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通过她的设计与创新,杨凤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整个小镇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梦想,勇于创新。她的创业精神和对乡村的热爱,成为了小镇上人们心中永恒的灯塔。
来源:最红安
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