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标志着夏季结束秋季开始
天气逐渐转凉
昼夜温差增大
来听听
黄冈市医疗集团妇幼保健院
中医一科主治医师 袁楠
教你如何顺应自然规律
调整生活方式
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预防疾病
一 饮食调养:防秋燥,润肺阴
秋季干燥易伤肺,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燥,推荐多吃以下食物:
✅ 梨、百合、银耳——生津润肺,缓解口干咽燥
✅ 山药、莲子、蜂蜜——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
✅ 芝麻、核桃——滋阴补血,润肠通便
🚫 少吃辛辣、油炸、烧烤等燥热食物,以免加重秋燥,引发咳嗽、便秘等问题。
二 起居调整:早睡早起,防寒保暖
睡眠:顺应“秋收”特性,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保暖:昼夜温差大,尤其要注意腹部、脚部防寒,避免受凉引发腹泻、关节疼痛。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夜间避免直接吹风,以防感冒。
三 情绪管理:平和心态,避免悲秋
秋季易产生“悲秋”情绪,中医认为“忧伤肺”,因此要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户外散步、登山——接触自然,放松身心
听音乐、练习书法——静心养神,缓解焦虑
多与亲友交流——减少孤独感,保持情绪稳定
四 中医适宜技术:调理体质,增强免疫
艾灸:灸足三里、关元穴,温补阳气,增强抵抗力。
拔罐:疏通经络,缓解肩颈酸痛、疲劳。
推拿:按摩肺经穴位(如太渊、列缺),帮助宣肺润燥。
五 适度运动:柔和为主,增强体质
推荐选择舒缓、柔和的运动,如:
太极拳、八段锦——调和气血,提升肺功能
慢跑、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
医生提醒
立秋时节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养生重“收”与“润”!
顺应时节变化,调整饮食、作息、情绪,再结合中医调理,就能健康平稳地度过秋季。
编辑 | 陈爱武 陈子恒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钱芳
来源 | 黄冈市医疗集团、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