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全国农民画创作交流邀请展在黄冈开幕。本次展览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指导;黄冈市文联、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建设银行黄冈分行、黄冈市美术家协会、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黄冈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主办;黄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文化馆,团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罗田县委宣传部、县文联,黄冈中学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州区国融集团供应链公司,黄冈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协办;黄冈市学海园文化公司负责运营。
团风县有19幅农民画作品入选本次邀请展。
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市委宣传部、黄冈市文旅局、中国建设银行黄冈分行、黄冈市美术家协会、各协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农民画参展作者代表,市县美术家及美术爱好者代表,文艺志愿者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自媒体代表等近200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叶大军主持。
开幕式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袁朝辉介绍活动情况。全国农民画创作交流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10个省市区的农民画之乡积极响应,100多名农民画画家和美术工作者精心创作170余幅作品。本次展览以“绘乡村新貌,展时代风采”为主题,分为“红色印记”“匠心传承”“乡风脉动”“沃野新象”四大板块。
“红色印记”板块,以画笔铭刻革命历史,展现老区新貌,讴歌大别山精神与新时代长征路;“匠心传承”板块,深掘非遗技艺、文化根魂,展现民间艺术的守正创新;“乡风脉动”板块,捕捉节庆民俗、邻里温情,传递淳厚隽永的人文乡愁;“沃野新象”板块,聚焦科技兴农、生态宜居,绘就产业兴旺的现代田园。
参展作者们以质朴的笔触、明快的色彩,生动描绘了革命精神的时代传承、非遗技艺的匠心坚守、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绿水青山的生态新貌。一幅幅作品既是乡土中国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艺术宣言。
“红色印记”板块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区,充分彰显了黄冈的红色文化底蕴。黄冈是革命的摇篮,红色的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冈军民在党组织带领下,用生命与鲜血铸就了“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本次展览特别邀请全国各地农民画之乡画家,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主题,创作一批饱含红色情怀、彰显农民画独特艺术风格的精品力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能触摸到“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黄冈老区精神,更能感受到跨越时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力量。
黄冈农民画家代表郑伯化分享了创作感悟。农民画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表达,是画家与土地、与乡村、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探索、研究红色题材农民画创作,为农民画创作者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本次邀请展中,他创作的红色题材农民画《“农民团长”方和明》,生动传神地将方和明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光辉形象和革命事迹展现在观众面前,未来他将继续专注于红色题材农民画创作,用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大别山精神,讲好黄冈故事。
在展览现场,热烈的红色、清新的绿色、丰收的金色、深邃的蓝色⋯⋯观众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被高饱和却又无比协调的颜色所冲击。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画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参展作者们以独特的观察视角、生动质朴的艺术语言记录革命历史的薪火相传、非遗技艺的守正创新、新时代乡村生产生活的新场景,蓬勃的生命力仿佛冲破画框,充分彰显了农民画作为民间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观展中,不少观众纷纷驻足欣赏,拿出手机拍照,惊叹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画还有如此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展览现场
黄冈作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承载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此次展览不仅为全国农民画创作者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更将推动农民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在传承中创新、在对话中繁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增添了时代光彩。让我们共同期待,在黄冈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血脉与楚韵乡魂交织,绘就新时代农民画艺术的辉煌丰碑。
本次展览时间持续至10月20日,欢迎各界朋友前往黄梅戏大剧院艺术展厅观展。
我县入展作品
《小情报员》 作者:华贻和
《试军鞋》 作者:华贻和
《军民一家亲》 作者:熊欢
《绣红旗》 作者:熊欢
《打过长江去》 作者:何金梅
《小侦察员》 作者:华运宏
《月亮走我不走》 作者:华贻和
《山村车赛》 作者:华贻和
《粉丝场》 作者:汪天才
《龙窑》 作者:汪天才
《打糍粑》 作者:汪天才
《鸟窝》 作者:吴春娥
《东坡夜游赤壁》 作者:吴厚智
《民俗传承·迎亲》 作者:王秀玲
《梧桐树下》 作者:熊福新
《秀美牛车河》 作者:熊福新
《春归》 作者:熊欢
《板栗丰收》 作者:雷丽环
《打桂花》 作者:华先芳
来源:团风文联
编辑: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