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摸黄鳝摆小摊的毛头小子,一步步成长为拥有3家公司的老总;从背井离乡的漂泊者,转身成为返乡创业的弄潮儿。
他就是张永富,1971年出生于武穴市大法寺镇步塘村。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奋斗的痕迹,却从未磨灭他心中的梦想与激情,每一步转变,都是他对生活的勇敢探索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凭借敢打善拼的精神,在政府相关部门助力下,他返乡投身农产品加工业并不断壮大,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带动规模化种植养殖,实现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寒门起步,商海磨砺铸锋芒
张永富家中兄弟姐妹众多,自幼家境贫寒。13岁时,迫于生活压力,他无奈辍学。为补贴家用,劳动之余,他从事起捉黄鳝、养猪、卖饲料等营生。在养猪过程中,他事事亲为,摸索着为生猪配饲料、打防疫针,逐渐成为行家里手。然而,1998年受经济形势影响,他不得不另谋出路。
30岁那年,张永富怀揣仅有的320元,毅然南下广州闯荡。初到异乡,举目无亲,他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晚上睡大街,白天摆小吃摊挣生活费,出租屋的廊道便是他遮风挡雨之所。即便条件艰苦,他也未放弃学习,偷偷钻研麻元食品烹饪技术,精心搭配各类食材,练就了一手好厨艺。2003年,非典肆虐广东,他无奈停业返乡。同年4月,他在武穴育才高中重操旧业,凭借出色的经营,年底赚得10万元,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也为日后返乡创业奠定了基础。
张永富兴趣广泛,乐于尝试新事物。2004年,他涉足木工工程行业,在南京招揽100多人做模板装修,却因发包方拖欠工程款无奈放弃。2007年,他在晋江开办贴盒厂从事鞋材加工,自2010年起,每年净赚五六百万元。2016年,他进军东莞后街拓展宠物用品生产业务。疫情发生后,业务从实体店转向国际阿里平台,走网上接单代加工服务,如今两地公司业务分别由妻子和儿子打理。
归巢创业,开启冷链食品新篇
商海沉浮多年,张永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他深知家乡农产品资源丰富,却面临销售难题,于是萌生出将家乡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想法。
2020年,张永富在步塘村投资7万元创办吉兴食品公司,就地取材生产珍珠米糕、发糕、红薯粉丝等。产品品质优良,业务一度火爆,日营业额可达几千元。但因外出拓展业务,交由他人打理后,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
2023年,时任大法寺镇党委书记肖翔、镇长陈苓苓及武穴市招商局领导得知张永富的创业经历后,前往广东、福建等地,诚邀他回乡创业。人社部门也积极响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为创业者们保驾护航。镇里更是真抓实干,打通了商贸城镇街到步塘村步升大道的沥青路,不仅为项目落地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还规划好了土地资源。
面对家乡的热切期盼,加之沿海外贸形势严峻,年过半百的张永富决定返乡创业。他坚信,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规模化,农产品需通过产加销完整产业链实现增值,于是成立武穴亿源食品公司,全身心投入其中。
亿源食品公司一期占地15亩,二期占地20亩,车间面积5500平方米,厂房总面积1.1万平方米。公司依托供应链公司、社区团购等多种渠道,实行规模化经营,产品已打入九江、安徽、武汉等地市场。随着大别山区飞机物流业即将建成,亿源“包丰冠”早餐食品将以更快速度走进百姓餐桌。公司生产环境整洁有序,实行8小时工作制,提供人性化培训服务,为当地村民创造了良好就业机会。目前公司已有固定工人80余人,员工每月工资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
严控品质,匠心打造食品品牌
张永富始终将食品质量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放在首位。从原料采集到产品包装,每个环节都严格消毒与质量把控。公司采用浙江嵊州老面技术,摒弃酵母泡打粉,实现0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无污染。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配备现代化试验室与检测设施,为产品质量与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生产、运输、入库全程冷链温控,保障产品新鲜品质。
为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对新进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杜绝不良品流入市场。通过开展员工巧手掐制比赛等活动,激励员工提升品质。公司产品涵盖米糕、发糕等20多种品类,技术在中部地区领先,为鄂东地区及相关机关学校食堂提供优质早餐服务,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2024年,公司在“第六届中国粮食大会”相关活动中,荣获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最受欢迎商家”、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产业”称号,今年初还被镇里授予“经济特别贡献企业”。
展望未来,张永富心中绘制了一幅蓝图:以亿源产业链为核心,扩大规模,开发上千亩大棚用于蔬菜种植和1龄土猪养殖。同时创建早餐食品连锁品牌,全力冲刺“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
他正脚踏实地,一步步将农业“加工”成有“味道”的产业,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领乡亲们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创业者说
破茧半生归桑梓 誓让农业有“钱”途
我从小就盼望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我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总想去尝试一番,还期望能成为行家里手。这些年,我做过木工、厨师,搞过养殖,尝试了不少营生。
20多年前,我前往南方创业。一路走来,先是在福建开办了鞋料加工厂,后来又在东莞经营宠物品生产加工厂。在广东,让我深刻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在这方面探索。家乡领导对创业者十分重视和关怀,再加上如今外贸形势愈发严峻,而广阔的乡村却蕴含着无限机遇,种种因素促使我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如今,我已经拥有三家公司,儿女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我自己也年过半百。家人都劝我别再折腾,但我心中有抱负,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我看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在于产业化,关键是实现农产品食品加工增值。接下来,我打算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亿源食品加工业务中,努力将亿源食品做大做强,争取成为产值过亿的上市公司,为国家贡献税收,提供上千个本地就业岗位。同时,我还计划扩大规模,强化基础产业链,逐步建成几千亩标准化生产的蔬菜大棚,发展上万亩规模化的订单农业,实现农产品增值,让家乡的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品牌产业带来的红利。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陈赐华
编辑:毛紫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