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法治惠民惠企五大工程
日前,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亮码检查”智慧监管平台上线,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执法行为戴上“紧箍咒”,优化营商环境。
上线智慧监管平台,是我市建设法治政府的创新举措之一。9月22日,笔者从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了解到,近年来,全市围绕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实施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五大工程,推动法治效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实施机制创新工程。建立“四步筛选机制”确定培育法治惠民惠企项目,通过部门广泛申报、依法治市办初审、专家集中评审、委员会会议终审的流程生成重点培育项目。创新“全周期”推进体系,将实事项目纳入第一责任人清单、领导干部述法及法治督察核心指标,构建“动态督办—法治督察—集中评选—委员会决策—公开展示”五环闭合机制,年均实施重点法治惠民惠企项目42个。
实施政务服务提质工程。聚焦企业办事痛点,打造政务服务“冈好办”金字品牌。流程再造提效,推出62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跨域通办城市增至36个,平均办事时限、材料、环节分别压减61%、50%、47.3%,156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策精准滴灌,搭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免申即享平台”,集成四级政策101项,兑现奖补资金9.2亿元(惠及企业14.7万家)。针对22个特色产业定制“一链通办”服务,蕲春县为3900家蕲艾企业兑现奖补1400万元,浠水县“蛋多多”平台带动产业产值增长23%。
实施法治护企安商工程。黄冈在全国首创小微企业分型分类和精准帮扶改革,解决经营主体问题3861个,实现融资授信77.34亿元。推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柔性执法,发布“两轻一免”清单2961项,清理废止不平等政策120件,“千警进千企”解决企业诉求1800余个。组建全国首个跨省行业协会公平竞争联盟,推动大别山四省五市执法协作,涉企执法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实施企业开办“1050”标准(1个环节、0成本、50分钟办结),全流程时限压缩超50%,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超13万户(同比增长19.72%),总量跃居全省第三。
实施司法护航工程。构建“法治体检+多元解纷+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32支法治服务团为企业审查合同220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110余起。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专项攻坚,总量下降15.41%;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195家企业实施信用修复,组建全省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盘活存量资产超72亿元,破产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63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商标注册量达6.2万件,英山云雾茶建成全省首家国家级地理标志示范区,团风“谢河辣椒”商标案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黄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
实施法治筑基工程。黄冈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综合执法改革,107个乡镇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农民工法律援助”网上办理平台,实现法律援助“网上办”“指尖办”。创新推出“红色法治+”文化品牌,建成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打造“法治大别山”“黄梅戏普法”等特色品牌,相关作品受众超560万人次。实施未成年人“护苗工程”,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开展专项行动,法治副校长配备实现中小学全覆盖,相关工作成效获全国政协调研组肯定并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来源:黄冈日报
作者 王佳 戴享
编辑 瞿慧一 何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