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横坐”在滑道上缓缓下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兰亭秋 潘万齐 摄)
9月24日,宜都市长江畔的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区内,一艘长130米、自重2000吨的轮船横“坐”在滑道上,从长江大堤上沿着斜坡缓缓下滑,40分钟后,丝滑入水,浮在江面之上。
这是我国船舶首次实现“翻堤越坝”下水,而这要归功于由中铁科工集团研制的集成式船舶反拉滑道下水系统——“晟航”系统。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检索中心认为,该系统为国内首创,标志着我国在船舶建造特种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
中铁科工集团轨道公司总工程师陈家乐介绍,传统船舶制造对选址要求较高,船舶多采用重力式、漂浮式等传统方式下水,存在危险系数高、受水位影响大、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晟航”系统可以布设在大堤上,让船只翻过大堤时更安全、平稳,效率也更高,且不影响大堤结构安全和防洪安全,船舶制造选址也更灵活。
大吨位轮船是如何“坐滑梯”滑行入水的?记者现场看到,制造船舶的船坞距离“晟航”系统仅有几百米远。船舶制造完成后,16辆自行模块车开到船底下,依次横向排列,如同螃蟹密密麻麻的脚。而小小的自行模块车,不仅是大力士,还可以升降、自行行走,每辆车配备了8对车轮,可以横着走,也能原地打转。在系统的“指挥”下,16辆车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花费半小时缓缓将船舶运至与地面齐平的平台上。船舶稳定后,平台下方的滑道则通过牵引系统“连船带车”拉至大堤上。此时模块车又齐心协力,将船舶运送至下行的滑道上,然后模块车撤出,待船固定好后,再沿着滑道一起滑入江中。“该系统支持自重2000吨至7000吨的大型船舶下水,5—6小时即可完成下水全过程,效率提高了30%。”陈家乐说。
“晟航”系统包含特种起重装备、重载运输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和下水系统四大核心模块。“‘晟航’系统服务于船舶的建造、运输和下水的全流程,为沿江、沿海和内陆绿色船舶制造提供了‘一站式’智能装备解决方案。”陈家乐介绍,目前,宜昌市正在加快建设“电化长江”示范区,该系统将有助于长江中游船舶建造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区规划有四期,包含绿色船舶制造、先进船舶制造及充换电配套等业务板块。目前一期已经完工,年建造船舶能力达20艘。全部完工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林晶、通讯员兰亭秋、潘万齐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