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在家门口就能做胃镜,我这病说不定就耽误了!”秋日的阳光透过诊室窗户,洒在复查的黄女士脸上,她握着医生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此前,她因上腹部持续疼痛来到团风县总路咀中心卫生院,经院内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异常,活检确诊为早期低分化腺癌。得益于早发现、早转诊,在县人民医院手术后,她的身体正稳步康复——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该院胃镜诊疗服务“扎根”基层的生动缩影。
以前,“做胃镜要跑县城”曾是困扰辖区居民的难题。上消化道疾病隐蔽性强,胃镜作为诊断“金标准”,却因基层医院设备、技术不足,让不少居民望而却步,甚至延误诊治。今年,团风县总路咀中心卫生院以“省百强特色科室”住院综合内科为基石,短短2个月便完成内镜室标准化改造,高清电子胃镜系统的引入,如同为医生装上了“高清放大镜”,能清晰捕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细微变化,为早期病变识别筑起“第一道防线”。
技术落地,人才是关键。为让胃镜技术“留得住、用得精”,医院走出了一条“双向赋能”的培养路。骨干医师王畅至今记得,在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时,从生疏地练习进镜、退镜,到精准识别胃炎、溃疡,再到掌握活检取样与内镜下微创治疗,每一步都离不开“手把手”的指导。如今,她不仅能独立完成常规胃镜操作,还能参与早期胃癌、食管癌的筛查——这成长的背后,是医院“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体系支撑: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权每周三准时下沉带教,“师带徒”机制让技术手把手传递;“选拔—培养—发展”的闭环体系,优先引进具备消化内科背景与内镜资质的人才,更让团队成长有了“加速度”。
“做检查前,医生反复跟我讲注意事项,一点都不紧张了。”提及胃镜体验,65岁的张大爷连连点头。考虑到辖区中老年居民多、对胃镜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医院特意将每周三设为“胃镜诊疗日”,用全流程的人文关怀化解患者顾虑。检查前,医护人员耐心讲解禁食、用药细节;检查中,推行“舒适化诊疗”减轻患者不适;检查后,“一对一”解读报告,结合饮食、用药给出个性化建议——从“怕检查”到“愿检查”,这份细致让冰冷的仪器有了温度。
如今,每周三的“胃镜诊疗日”已成为卫生院的“健康名片”,常规检查、活检、息肉切除等服务有序开展,不仅让居民少跑几十公里路,更让基层诊疗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稳步迈进。“看着患者在家门口解决问题,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我也知道还需不断学习才能不负信任。”王畅的感慨,道出了医护团队的心声。
团风县总路咀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欢表示,该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让胃镜服务更贴民心,用技术与温度筑牢乡村健康防线,为“健康团风”注入基层医院力量。
来源:黄冈日报(通讯员 邵世杰 王畅)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