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武穴市中医医院呼吸科8号病房里暖意融融——80岁的陈长春老人围着烛光闪烁的生日蛋糕,在养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歌声与祝福中许下心愿,热泪盈眶地感慨“在这里找到了晚年归宿”。这温情一幕,正是该院医养结合养护中心优质服务的生动缩影。
作为武穴市聚焦养老需求的创新实践,该医养结合养护中心虽仅运营半年,却凭借“医养深度融合”的独特模式,迅速赢得老人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入住需求持续攀升。为进一步扩大服务容量,作为武穴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投资7000万元、规划260间客房的永宁老院区医养中心改造工程,已于10月中旬正式动工,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为更多老人提供优质养老选择。
为何在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瓶颈的当下,该中心能实现逆势发展?院党委书记吴志德的“医养联姻结硕果”一语,道破了核心密码。针对传统养老“重养轻医”“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该院充分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构建起覆盖老人全周期需求的医养服务体系,具体通过五大核心举措实现服务升级:
一是医养转换无缝对接,破解“养老转医疗”的衔接难题。医院每周二固定安排康复科、老年病科专家到中心开展查房会诊,至今已服务近百人次,为老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养护方案;中心与医院病房可直接双向转换,且护工随老人同步入院陪护,既省去家属奔波之劳,又避免额外雇用护工的费用,大幅降低治疗成本。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吴爷爷与老伴曾因多病反复住院,儿女备受困扰,入住中心后,依托“医养直通”机制,老两口病情稳定,家庭生活重回有序;还有13位老人经“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康复—长期照护”的闭环服务后,主动选择返回中心继续养老。
二是医养并重优化保障,筑牢老人健康安全防线。考虑到入住老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多患慢性疾病的特点,中心专门设立医生办公室与护士站,组建由1名全科医生和5名护士构成的医护专班,24小时轮班巡查,实时捕捉老人健康异常;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可同步启动急救措施,并快速对接院急诊科,实现“发现—处置—转运—救治”无缝衔接。此前,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病的陈长春老人,正是依靠这套保障机制多次转危为安,如今已能乐观规划晚年生活。
三是专业呵护严控品质,夯实服务口碑基础。中心对护理员选拔设定“三有三不三讲”标准(有爱心、有耐心,不怕累、不怕脏,讲奉献、讲文明),并通过“边上岗、边培训、边筛选”的模式,系统开展消防、急救、护理等专业培训,培训后需通过现场考核,且全员需考取护理员资格证方可上岗。如今,每位护理员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让老人实现“小病不出屋,大病不恐慌”,也让家属放心认可,不少家庭表示“只要老人舒心,价格贵点也值得”。
四是心理疏导温暖人心,填补传统养老的精神关怀空白。中心不仅关注老人身体健康,更重视心理需求,专门开辟游戏室、麻将室、阅读室等活动空间,定时组织肩颈锻炼、健脑手指操、拍打经络操等健身活动,还设计椅子上的抛手帕、摇扇子秧歌舞等趣味项目,帮助老人走出孤独;同时,针对不同老人特点,推出“牵手陪伴”“深夜陪伴”“音乐陪伴”等人文关怀模式,用多样化互动让老人保持积极情绪。一位曾因帕金森病郁郁寡欢、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后因找到象棋对手重拾乐趣,逐渐变得开朗健谈,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五是中医滋养彰显特色,打造差异化服务优势。依托中医医院的学科优势,中心将中医适宜技术深度融入日常养护,此前医院“我艾健康”义诊活动走进中心时,温通罐、刮痧、穴位按摩、火龙罐、艾灸等服务便广受老人好评;日常养护中,中药泡脚、中医按摩已成常态,健身活动也融入穴位操、经络操,就连一日三餐都依据中医理论定制养生菜单,让中医元素渗透到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传统智慧为老人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黄冈日报(通讯员 郭国成 兰燕)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