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全面落实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我们深入挖掘和展现各县市区在传承弘扬“三大精神”方面的生动实践、感人故事和宝贵经验,突出展示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变化和成就。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别山脊,罗田的板栗林里已有农人忙碌的身影。这些看似寻常的劳作,正悄然汇入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征程中,罗田如何在“建成支点”战略中找准位置、展现担当。
把生态“绿”变成发展“金”
在罗田,绿水青山不是挂在墙上的风景画,而是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骆驼坳镇燕窝塆村的蜕变,是罗田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注脚。这个曾经的“厌人湾”,如今已成为集生态旅游、电商经济、乡村教育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样板村。“表面上我们卖的是农产品,实际卖的是生态。”返乡能人徐志新道出了燕儿谷模式的精髓。他正带领乡亲们通过电商直播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实现了从“厌人湾”到“燕儿谷”的蝶变。
九资河镇的变化同样令人瞩目。作为全域文旅开发的先行区,这里的茯苓产业通过智能温控技术让“茯苓宝宝”住进大暖房,新技术的应用让药材品质和产量同步提升。与此同时,该镇正以创建大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这些变化背后,是罗田人对“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全县板栗品牌价值近27亿元,中药材产值突破百亿,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绿色,真的成了这片土地最亮的底色。
走在罗田的乡间小路上,你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发展节奏——不疾不徐,却坚定有力。燕儿谷的板栗熟了,九资河的茯苓长势正好,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让乡村“美”带动百姓“富”
乡村振兴,在罗田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田间地头正在发生的改变。
凤山镇上石源河村的实践令人振奋。这个曾经普通的村庄,通过党建引领和产业融合,探索出激活振兴动能的“四大法宝”。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中,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变化不仅仅在一个村。全县构建的“农特产+电商直播+品牌建设”全链条体系正在见效。罗田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电商培训,让农特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数据显示,罗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跑赢了全省平均水平。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罗田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答卷。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20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超过9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夜幕降临,上石源河村的农耕文化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结束了白天劳作的村民,在这里放松交流。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正是罗田乡村振兴最真实的写照。
用创新“魂”拓宽产业“路”
创新,是罗田这个山区县在“建成支点”中展现担当的关键所在。
在产业创新方面,罗田推动“茶、栗、药”三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板栗产业通过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建设,实现年产量6万吨的突破;中药材产业从中药材资源大县迈向产业强县,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在文旅创新方面,罗田以创建大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推进鸠兹古邑文旅休闲街区等重点项目,成为黄冈县域文旅发展的“教科书封面”。数据显示,文旅产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持续提升,成为继特色农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更可贵的是,罗田的创新始终紧扣民生福祉。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显著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支点建设”带来的获得感。
鸠兹古邑的灯火依然璀璨,大别山的清晨依旧宁静,但罗田已经不是原来的罗田。在“建成支点”的战略布局中,罗田县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证明:实干,是最好的传承;发展,是最好的答卷。
重大项目巡礼>>>>>>


胜利镇烈士陵园
胜利镇烈士陵园是罗田唯一的一个县有革命传统基地,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之一。胜利镇烈士陵园分为东、西二区,东区为陵园区,创建于1986年,占地2万平方米,位于胜利镇中部的磨儿石山,现形成烈士公园,内存有1988年建成的烈士纪念碑一座,碑高12米,上刻有王任重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有1995年革命烈士遗孤李逸心先生捐建的揽胜亭和革命烈士展览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物。西区为文物区,位于胜利镇老街,现存有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金凤楼、吴光浩就义地、“五·二九”纪念碑,以及红一军军部、鄂豫皖南线巢匪司令部等一批革命先烈战斗和生活过的旧址。徐向前、许继慎、王树声、杜义德、吴光浩、高敬亭、李梯云、肖方等大批革命领导人均在此工作和生活过。胜利烈士陵园现为开放性管理,供社会参观、吊唁之用。2025年6月25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展上发布“三大精神”主题红色资源推介名录,罗田县烈士陵园入选。
金凤楼
金凤楼是罗田县胜利镇老街最负盛名的建筑,它坐东面西,为明代嘉靖年间所修。相传一位安徽富豪的女儿远嫁这里的一位商人,她将陪嫁的一对大金凤捐献,建起了此楼,故名“金凤楼”。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设立于此,1926年8月中旬,李梯云(胜利镇上金垸村皂树坳人)受中国共产党湖北区执行委员会指派,在“金凤楼”秘密成立了罗田县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罗田支部,自此,罗田迅速掀起了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潮。
金凤楼如今已经建设成为革命史陈列馆,是胜利镇继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陈列馆和纪念馆之后,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阵地。

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医养中心建设项目
罗田县立足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依托“万密斋”中医品牌优势,启动实施了万密斋医院医养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是罗田县积极融入全省“建成支点”战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打造集中医诊疗、康复理疗、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区域性医养结合示范标杆。项目占地面积108亩,总建筑面积8.11万平方米,规划设置医疗床位600张、养老床位400张。整体设计秉承新中式风格,深度融合中医药文化元素,以绿色生态为基底,营造古韵盎然、亲民祥和的环境氛围,彰显“医养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项目建设坚持医疗事业与健康产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有力推动罗田实现“治疗在武汉、康养在罗田”的发展愿景,为提升区域健康服务水平、增强民生福祉注入新动能。

平坦原抽水蓄能项目
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天堂河右岸平坦原山间盆地内,下水库利用已建成的天堂河三级水库。电站装机规模1400MW,总投资93.09亿元。项目于2021年取得省能源局核准,2022年2月开工建设;
2023年7月控制性关键工程通风兼安全洞提前贯通,项目正式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并于2024年7月完成地下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2025年10月28日,上水库大坝已填筑到顶,工程总体进度满足建设要求,已完成投资34.8亿元。预计2027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2028年4月全部机组发电。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缓解湖北电网调峰压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预计年增产值10亿元,创税2亿元。

318国道罗田县城至骆驼坳镇段改建工程
318国道罗田县城至骆驼坳镇段改建工程是《湖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项目起于罗田县骆驼坳镇区以南祠堂湾,止于罗田县大别山客运中心交叉处,与S204相交,全长8.78公里,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工期24个月,总投资2.88亿元。
目前,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除光伏迁改路段,其他路段已全部开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3万立方米,4座桥梁桩基已基本完成,桥梁下部结构和预制T梁同步实施;涵洞工程已完成4道,路基防护工程正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货币工程量5000万元。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邹德祥 黄俊杰 通讯员 陈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