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双减”驱动下的分层教学

2024-11-29 16:05  

黄冈市八一小学 阮密琴

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遗传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层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契合了当下的革新方向,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深入到教师课程规划的方方面面。这里我想通过两个例子,谈谈我是如何将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融合在一起。

综合性学习

在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中,我尝试进行分层教学理念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C组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感受汉字的趣味;B组学生除此之外还需初步掌握、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A组学生则还需额外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前准备阶段:C组学生负责合作了解、熟读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并尝试总结、归纳核心主题;B组学生负责“我爱你,汉字”板块活动,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并进行汇总、归纳;A组学生则负责“汉字真有趣”板块活动,从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资料,整理出充分体现汉字魅力的字谜、歇后语、对联等,并尝试解释其意义。

课堂展示与讨论阶段:C组学生首先展示,带领大家熟悉、了解课本中的阅读材料;B组学生介绍展示调查结果,将汉字的错误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A组学生最后介绍展示汉字的趣味应用,尝试归纳汉字美的各个层面。

课后作业:C组学生围绕课本阅读材料,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喜爱汉字的原因;B组学生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写一篇对于日常不规范使用汉字情况的反思;A组学生合作完成一篇关于汉字魅力深入日常生活的调查报告。

评估与反馈:教师与学生在每个小组报告完成后可以提供交流环节,并提供反馈、指出报告的闪光与不足;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改进建议。

课本剧排演

课本剧排演,也是一种可以充分融入分层教学理念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我将A组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负责该小组剧本的撰写与编排。同时,小组中的B、C组成员则负责角色的扮演,并参与到自己出演部分剧本的修改工作。最后,A组学生反过来还可以帮助B、C组学生进行角色演绎的完善,力求还原场景中人物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教师在各个小组的合作过程中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

课本剧的展示阶段采用课后录制、课堂放映的方式,由学生灵活选取布景、组织视频片段。我们还将课本剧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以通过网络反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需要学生群体间有着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如何避免新教学模式下的矛盾、冲突,是实践的又一大难点。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逐步优化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1/bff9b8fb0e068b83f1b80dd1b70b18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