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推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大力实施发展能级跃升行动,加快提升黄冈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力争到2027年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左右,2030年达到5000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进位,与武汉同城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列,引领带动大别山毗邻地区发展,为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提升经济能级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到2030年,形成“54322”梯次发展格局,麻城、武穴、黄州、蕲春、黄梅、浠水等6个县经济总量过500亿元,红安过400亿元,罗田过300亿元,团风、英山过250亿元,力争麻城、武穴两地挺进全国百强。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力争2027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比达80%以上,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力争2027年,“四上”企业个数超过800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家,上市企业超过6家。
二、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到2027年,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产业产值均突破8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加快新兴产业壮大
到2027年,现代化工、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4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
加快未来产业培育
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无人智能装备等产业,加速形成产业规模。
加快实施数字赋能
力争到2027年,累计建成5G基站11000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三、加快提升投资能级
聚焦支点建设谋划项目
谋划重点项目8000个以上、总投资4万亿元以上。
统筹供给需求两端扩大投资
力争2027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0亿元左右,2030年达到2400亿元左右。
坚持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双轮驱动
力争2027年,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左右。
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
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持续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开展存量资产项目盘活试点。
四、加快提升消费能级
挖掘消费潜力
力争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0亿元左右,2030年达到2500亿元左右。
打造优质多元消费供给
推动一批重点商圈、商业街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高品质集中消费商圈。
推动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创新文化、娱乐、体育等服务产品,推进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
打造放心安心消费环境
开展“放心舒心消费”活动,实施消费领域“信用+”工程,到2027年,动态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800家左右。
五、加快提升开放能级
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
系统承接都市圈交通物流、科创产业、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要素需求,带动大别山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
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别山对外交通门户,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省际合作。
推动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
深化浠水散花、蕲春管窑与黄石、小池与九江跨江合作。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扩大国际货运、江海直达航线,打造大别山地区“空中出海口”,力争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
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
加快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六、加快提升创新能级
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区
建强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力争每年新引进科创项目5个以上、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滚动实施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优选地
力争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00家。
七、加快提升支撑能级
完善内外交通物流体系
建设黄州空港、麻城陆港、武穴水港三个枢纽节点。依托国际性门户枢纽,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供应链管理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大别山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中心。
强化金融创新赋能
力争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左右、2030年达到7%左右。
推进供应链扩面提效
力争到2027年,特色供应链上链企业超7000家,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提升城市建设能级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动黄团浠一体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力争2027年,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城人口聚集度超过45%。
八、加快提升安全能级守牢安全底线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推进应急救援基地、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指挥体系。
建设国家关键物资储备保障基地
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原粮、成品粮等重点领域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