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冈教育版图上,红安一中以鲜明的红色底蕴熠熠生辉。这所由党的元老董必武亲手创办的省级示范高中,扎根“中国第一将军县”的沃土,以党建领航,以育人为本,通过治理创新激活办学活力,让革命老区的教育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党建铸魂:筑牢红色堡垒 涵养清正校风
走进红安一中,操场上“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精神标语格外醒目。学校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治校根基,构建起“党组织核心引领+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体系。
学校出台《红安一中章程》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清晰界定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家长委员会等权责边界。重大决策由党组织前置把关,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作风建设方面,开展“五个严查严改”专项行动,依托“三前置”机制和“三张清单”管理,有效遏制违规吃喝、谢师宴等不良风气,营造干净担当、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
学校注重发挥榜样力量,每年评选出师德标兵,通过一批“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师德榜样,引导教师见贤思齐,让教师们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干部培养聚焦“服务型”“专家型”“教育家型”目标,实施“绩效指标+满意度”双轨制的考核,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管理团队。
筑牢红色堡垒,涵养出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为红安一中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强师赋能:构建成长阶梯,锻造卓越团队
“多亏了‘青蓝工程’中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我带的班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青年教师雷潇道出了学校师资建设带来的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红安一中构建起教师成长全周期培养体系,让不同教龄的教师都能找到成长坐标。
将新教师纳入启动“启航计划”(1-3年),实施了“双导师制”,开展了“五个一”达标训练(精品课、教育阅读、反思报告、家长沟通案例、公开课),建立成长档案与月度基本功考核,确保三年稳步成长。
对于骨干教师,实施“攀登计划”(4-10年),通过“三研三提升”(研课标教材学情提课程设计、研课题论文案例提科研能力、研学生家长团队提育人能力)、省级研修、县级校级名师工作室教研等活动,引导教师勇攀高峰。去年秋季,红安一中4名教师在湖北好课堂活动中获奖,在市级高三说课比赛中斩获6项一等奖。
对于名优教师,实施名师“领航计划”(10年以上),支持其职称晋升,组建跨区联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并启动管理队伍“提升计划”,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名校跟岗,参与专题培训、论坛研讨,聚焦关键岗位的能力提升,打造出过硬的管理团队。
同时,实施“教师健康关怀计划”,通过健康体检+心理筛查+困难救助温暖人心。开展党员教师“五亮五带五争”活动,让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实践。
此外,为激发教师们干事兴业激情,学校从教学、科研、育人等多维度,设置教育教学成果奖,扩大获奖覆盖面;对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均向一线教师倾斜。
系列组合拳,构建起系统化、精准化、人性化的培养机制,搭建了教师成长阶梯,为青年教师和党员干部成长赋能,锻造了一支教书育人的卓越团队,为学校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五育融合: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立德树人
“重走黄麻起义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李先念故居的研学路,我才真正懂了‘不胜不休’的含义。”高二学生小林在日记里写道。
红安,是红色的沃土,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一方面,红安一中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教育进课堂。
学校先后开发出《红安红色故事》《将军精神与时代使命》等红色校本教材。常态化开展“纪念董老诞辰”“老红军讲故事”“红色主题社会调查”“院士讲座”等德育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养分。
另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面对新高考,学校推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以“导学案+小组合作+当堂检测”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教学常规上,推行作业公示制度、推门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资源共建制度等,课上分层教学、课下个性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在体艺劳教育方面,红安一中同样特色鲜明。校园里,“阳光大课间”的跑操声震校园,体艺节上学生各展风采;校内“农耕园”成为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学生们挥锄头、摘蔬菜……;红安绣活、红安大鼓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非遗传承社、红色戏剧社等特色社团蓬勃发展。
红色文化、高效课堂与体艺劳育深度融合,构建起“五育并举”、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近年高考,学校特殊招生线过线率连年攀升。
多方聚力:数字赋能教学,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杨老师这节课运用AI辅助教学,利用大数据平台反馈教学效果,这样的智慧课堂,让因材施教更精准了。”听完青年教师杨莉的公开课后,校长汪绪林评价道。
如今,在红安一中,像这样借助大数据,辅以人工智能,打造的智慧课堂越来越多。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为赋能教育教学,凝聚育人合力,对内,红安一中通过科技赋能,运用AI辅助教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对外,加强校际合作,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对外,学校积极拓展合作。与武汉中学等共建“红色教育联盟”,合作开发红色课程、共享研学资源;与黄冈中学成立教联体,开展联合教研、同课异构;参与华中师范大学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家校协同方面,成立家长学校、家委会,建立家校社定期沟通机制,举办“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建立“学校-社区”双导师帮扶,定期走访、全程关怀。
学校还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强化校外租住学生的安全管理;健全“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三级心育机制,开设“心灵驿站”提供咨询,举办教师心理沙龙,全面护航师生心理健康。
通过科技赋能、校际联动、家校社协同,红安一中正逐步构建多元参与、高效联动的育人新生态。
红安一中党委书记陈露春表示,我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治理创新中破解难题,以昂扬姿态和实干精神,履行‘办好老区教育’的使命,将进一步为黄冈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红安力量。
通讯员 汪绪林 杨鹏
编辑 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