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聚焦服务保障,将149个政务事项纳入“首席服务员”清单

2025-03-22 09:10  

3月21日,2025年“聚力建支点·夺取开门红”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团风)召开,现场详细介绍了团风县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回答社会关注和媒体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吴敬秋   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发布人

胡   凯  团风县委副书记、县长

袁   远  团风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傅何苗  团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

王志兵  团风县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杨   铭  团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2024年

团风县聚焦以强县工程为抓手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做好稳增长、推改革

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35亿元

同比增长6%

经济运行呈现

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良好态势

2025年

团风紧扣

“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

战略指引和

“做大总量、提升能级”总体要求

锚定全年GDP增长7.5%以上

奋进目标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跳起摘桃、奋勇争先

推动经济运行

开局有力、起势良好

一起详细了解下吧

聚焦项目投资

发展基础有力夯实

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统筹抓好争资争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战略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节点化。

抢抓政策窗口期,做深做实项目谋划,围绕产业配套、城市更新、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项目158个,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良性循环。

抢抓开局关键期,加快谋划成果落地转化,一季度新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54.19亿元,推动能开则开、应开尽开、能快则快。

抢抓招商黄金期,广泛开展乡情团拜会、企业大走访等活动,聚焦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深化精准招商、产业招商,推动“小而精”专场推介、“特而新”延链补链、“专而精”合作运营,目前已签约项目25个,协议投资额97.51亿元。

聚焦工业倍增

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坚决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准落稳,助力企业开足马力、满产达效,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小进规”“小进限”“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分类培育,推动骨干企业扩能增效、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产业升级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紧扣主导产业,聚链蓄能、技改提能、科创赋能,聚力打造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其中,绿色建材方面,推动钢材、铝材、石材、新型建材等关联产业聚集,加快盛鸿建材、新幕铝业、金立方装配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深入实施“技改赋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发挥绿色建材产业研究院等省级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一批“智改数转”项目,新上焊接机器人2100台套,推动数字化运管平台集成式应用,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不少于30个、总投资16亿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方面,围绕发展深加工和大流通,集中精力培育龙头、做大规模、完善供应链,量身定制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加快推动骏源豆制品、中之星预制菜、弘洋食品包装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精深加工项目35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着力构建标准体系、渠道体系和品牌体系,吸引更多大别山优质农产品在团风精深加工、销售流通。

聚焦消费提振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紧抓消费旺季,积极开展“荆楚购”“东坡庙会”“宜居团风”房展会等系列促销费活动,1—2月餐饮业、住宿业营业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7.7%。

紧扣“一山一水一文”,突破性发展文旅产业,加快推进大崎山森林公园、崎山泊里、杜皮红色研学基地等节点项目建设,深化小剧、美食、文创开发运营,推动旅游设施和综合服务更加完善,预计一季度接待游客75万人次,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进山”活力。

聚焦服务保障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贯彻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围绕打造“七个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供应链平台建设、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改革等重点工作,深化拓展“首席服务员”“绿色帮代办”“团捷码·风速办”等特色品牌,将149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首席服务员”制改革清单,让办事更便利、群众更舒心。举办春风行动“乐业团风”“百企万岗”等招聘活动34场次,为企业输送产业工人1680余名。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2月累计发放企业贷款7.92亿元。

下一步,团风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奋力夺取“开门红”、确保“满堂彩”,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记者提问

2月8日,全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了“项目建设年”冲锋号,请问团风在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呢?

答:今年以来,为更好落实“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推动实现“开门红”“全年红”,团风锚定一季度目标任务,全力抓开局、勇争先,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抓谋划比质量,拓展项目储备“新体量”。立足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特色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围绕总量提升、储备提档、结构提质,结合项目、行业绩效评价情况,依托省投资项目绩效平台,谋准谋实一批支撑长远、接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年度储备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达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总投资的3倍以上,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三库”库存项目体量、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在库项目总投资分别达到927亿元、249亿元、538亿元,目录库到储备库、储备库到实施库转化率分别达到55.9%、57.6%,全县项目谋划大赛成果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是抓开工比速度,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建设一线、项目现场畅通渠道、纾困解难,逐项销号落实,聚力攻坚突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月10日前,19个县级重点项目、12个上级专项支持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复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8%;实现高分子凝胶新材料、杜皮乡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15个重点项目新开工,总投资54.19亿元。

三是抓竣工比投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狠抓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投产达效,鑫五湖食品包装材料、雅艺户外家居用品、新幕幕墙金属材料、伯森大健康产业园、浪阁鲜农产品加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裕丰二期、富邦压延铜箔、中之星中央厨房、骏缘食品等一批项目即将建成。这些对团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保障、战略性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能够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以上,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为团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记者提问

黄冈“新春第一会”提出,要狠抓特色产业集群,做大特色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强化市场主体培育。请问团风在加速新型工业化、落实产业倍增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新的一年,团风将围绕强产业、增动能、育主体、优服务这一主线,大干工业、大兴工业,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奋力推动团风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以优势产业为基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推动钢构向装配式建筑转型升级,力争将钢构产业培育成为国家级特色中小企业集群。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推动农产品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实现链条延伸、价值提升。加快培育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以科创赋能为引擎,加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2.7亿元,投入强度达到1.85%。发挥鸿路钢构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省级先进型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工业设计中心、军民融合企业创建取得新突破。突出抓好项目增效、企业扩规、技改升级,力争全年工业技改增速15%以上,企业技改面达到40%以上。其中一季度完成技改投资1.5亿元,同比增速25%。

三是以培育示范为抓手,持续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做强龙头企业,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向鸿路、馥雅等龙头企业集中,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做大骨干企业,突出培育亿元重点企业,分梯次制定产能提升机制;做精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突破95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

四是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加大助企纾困解难行动力。深入推进“我为企业跑订单”等活动,持续完善企业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协调相关部门在要素保障、政策直达、手续审批、融资贷款上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及时回应企业关切,积极化解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不遗余力优化服务、助企纾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记者提问

全市“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提出,要狠抓招商引资,重点做到“五换”。招商引资作为拼经济、促发展的“强力引擎”,请问团风2025年招商引资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有哪些新举措,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今年以来,团风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协同并进,创新招商思路、路径和模式,以高水平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实现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强统筹,构建高效调度体系。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三维联动”调度机制,全面提升工作质效。一是高频次统筹推进。新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召开招商引资推进会、项目督办会5次,开展重点项目现场调度8次,严格落实“周碰头、月通报、季考评”制度,层层压实责任链条。二是产业链专班攻坚。围绕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特色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重组8个产业链招商专班,细化产业图谱和招商方向,累计开展专题培训2场,推动专班人员专业化、工作精准化。三是全周期闭环管理。创新实施“四张清单”工作法,对招商项目的在谈、签约、入库、到资等环节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地投产无缝衔接。

二是借势借力提质效,深化中介招商合作。突破传统招商瓶颈,深化与华美恒业等专业平台战略合作,探索“政企协同”招商新模式。一是精准锁定目标。联合专业机构开展产业承接能力分析,聚焦新型建材、现代食品加工等领域,建立动态项目库,储备优质项目21个。二是靶向链式招引。通过“大数据筛查+专家研判”,重点跟踪思念水饺、力群科技等龙头企业,组建“一企一策”服务专班,成功推动4个项目进入深度洽谈阶段。三是拓展推介平台。我们计划3月底在宁波举办一场“华美恒业(团风)招商推介会”,将邀请一批与我县产业链发展需求相契合的优质企业,以点带面提高团风对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的吸引力。

三是多措并举拓渠道,深挖招商信息富矿。着力构建“三位一体”信息挖掘网络,全方位拓宽项目来源。一是打好“乡情牌”。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楚商回乡”专项行动,举办恳谈会、乡贤座谈会7场,动态更新楚商信息库,促成中盛木业、振海箱包、乡韵骑行等9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投资额达15亿元。二是激活存量资源。走访摸排本地企业续建意愿,提前谋划鸿路钢构五期矩形方管项目,推动鑫五湖纸业、宏焕铝材、新幕铝业、金帆食品等新投产企业追加二期投资。三是拓展商协会朋友圈。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重点商协会合作,近期我们依托嘉兴湖北商会牵线搭桥,精准对接了一批高端纺织、服装加工项目,即将赴海宁集中考察。

截至目前,全县新签约25个亿元以上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到97.51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凝聚各方合力,以“五换”思维优化项目招引,以深化机制改革加速项目落地,以高质量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年”注入不竭动能。

记者提问

近年来,团风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牛车河、大崎山火爆出圈,激发了文旅经济新活力,请问今年团风文旅发展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近年来,团风乘势而上,文化和旅游业快速发展,103.5公里多彩旅游路全面铺开,牛车河环库路入选全国十条最美自驾精品线路,大崎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乡约武汉东·周末去团风”成为当下武汉都市圈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2025年,团风将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以“一山一水一文”为底色,以多彩旅游路建设为纽带,围绕都市文旅消费需求,精准定位周末、假日、研学、银发等潜力市场,开发全景全时旅游休闲产品,打造全龄友好的“武汉都市圈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是以“一轴”为引领,提升旅游品质。突出牛车河、大崎山和白羊山示范引领,深入挖掘团风特色文旅资源,加快多彩旅游路延长线建设,完善沿线文旅基础设施,配套文旅产业项目,开发“东坡三宝”系列产品,推动资源有效转化。

二是以项目为支撑,夯实产业基础。坚持外引内联、补短强弱,以多彩旅游路串点成线,辐射带动全域发展。启动大崎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和牛车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崎山泊里康养度假区、金丝楠文旅综合体、李四光纪念园、杜皮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运营。

三是以场景为牵引,提振消费活力。依托山水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红色·国防军事”“绿色·科普农耕”“古色·人文传承”研学精品线路,构建“以红为魂、三色呈现”的特色研学旅游环线。深度开发森林露营、汽车越野、水上运动、非遗体验、旅游演艺等消费新业态,策划推出畅游花海、康养避暑、邂逅“枫”情、踏雪游园四季旅游新线路,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四是以推介为抓手,叫响文旅品牌。积极对接武汉都市圈龙头旅行社,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制定“引客入团”奖补政策,撬动武汉都市圈千万级游客市场。举办“乡村文化旅游推介周”“大崎山避暑季”“地质科普研学季”等大型主题活动和露营、登山、龙舟等体育赛事活动,邀请小红书、抖音网络红人和旅游达人开展品牌营销,持续增强团风文旅关注度和影响力。

记者提问

在今年的“消费提振年”活动中,团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激发消费活力?

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工作的十大任务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第一位。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落实省市要求,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激发市场活力、驱动多元消费、引领消费升级,充分释放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双轨并进,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对内培育,对外招引,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扶持商贸企业,推动华源亿诺、兴融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夯实市场发展根基。创新首店、品牌企业等新业态进驻团风,为市场发展注入活力。力争全年完成社零消费总额52亿元,其中一季度完成社零消费总额15.6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以上。

二是三维赋能,驱动多元消费。以打基础、强配套、重融合为路径,全面激发多元消费新活力。围绕便民消费,建成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制作发布“美食地图”,打造美食街区;加快“文旅+”新业态融合,激发文旅经济新活力,力争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增长15%;推动“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助力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力争实现网络零售额1亿元。

三是四翼协同,引领消费升级。以健体系、拓场景、提档次、优环境为抓手,全面引领消费升级新格局。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商贸体系提档升级,完成团贸大市场等3个市场改造;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发展沙滩、避暑、露营经济,打造江北路夜间消费示范区,开展“4+10+N”促消费活动全年不少于60场次;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机遇,扩大智能家电和3C数码消费,力争全年拉动消费2亿元,其中一季度拉动消费4000万元以上;推行柔性执法,健全维权机制,引导诚信经营,构建“放心消费”生态。

编辑 | 陈爱武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欢  通讯员郭斯),图片:记者余涛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3/6bb546ab06ddaff4f9e0eaef132a842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