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以“四好”做实课题研究

2025-03-27 10:18   黄冈日报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 骆效全

有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要做实课题研究,必须以“四好”为目标,力求做到课题研究切入点精准、方法得当、过程扎实、研究深入且成果丰硕。

一、怀揣好心情参与课题研究

校本课题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核心在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只有依据“三情”(学情、教情、校情)展开研究,实现以研促教、以研促学,进而推动师生共同发展,解决教师内在需求的问题,才能引领教师踏上幸福的科研之路。

校本课题研究着眼于教师的成长,让教师在研究中亲身体验,达成“五学会”:学会发现、学会思维、学会探索、学会提炼、学会总结规律。教师在研究中注重反思与互助,运用调查法、观察法等实验方法,使研究过程成为自我提升的过程,品味研究的乐趣,收获研究的成果。

二、遵循好范式实施课题研究

以问题为导向,借助现有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并致力于在学校层面解决问题。为确保研究有效深入,要采用科学范式。

1、找准问题,转化为课题。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及道德培养中的难题,以及教师的研究态度、专业水平和教学问题,还有学校特有的校情问题。例如,针对学校“留守儿童”众多的情况,开展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问题及教育转化的个案研究。从身边挖掘问题,多角度思考,经专业考量与价值分析,将问题转化为具备假设内容、研究问题点与操作点的课题。

2、剖析课题结构,明晰研究思路。剖析课题中的关键词,界定内涵,找准重难点,确定研究要点,明确研究内容、目标及评价体系。如,我校《小学“四星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和评价机制研究》课题,以“四星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为重点,“学习-实践-研修”为专业成长路径,从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发展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

3、预设研究步骤,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通常分为准备、初期、中期、结题四个阶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操作流程为:子课题-预设方案-行动研究-总结反思-再行动。一般按学期制定阶段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运用好方法助力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合理运用实验与评价方法,灵活施策,确保研究有效推进。

1、文献法:搜集与课题相关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献,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方法。

2、观察研究法:运用感官及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获取直接材料。如,我校“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借助劳动清单,运用观察研究法记录实践过程。

3、调查研究法: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资料数据,依据收集方式与工具不同,分为访问调查法、调查表法等。一般流程为:试探性调查-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撰写报告。

4、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含有问题的典型事件,提出解决措施。如,我校编撰“问题留守生”教育转化案例集,总结转化策略。

5、比较研究法:对事物进行区分,认识差别与本质。如,我校通过实验前后数据对比,了解学生劳动实践本领掌握情况。

6、行动研究:以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在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一般历经问题-反思-行动-总结-再行动阶段,是螺旋式发展过程。

四、通过好方式呈现科研成果

校本课题研究达成预期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后,可申请结题。结题需准备四类材料:

1、成果材料:包括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文字材料,以及软盘、图表等非文字成果。

2、原始材料: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等获取的有价值材料。

3、课题工作材料:如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合同书、实施计划等。

4、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如规律、模式、数据、评价体系及评估效果等。

编辑:兰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