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丰衣坳小学 郭蓉 丁雪珍 王新淼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旨在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以及开展任务群学习,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丰衣坳小学语文学科组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理念引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大单元教学逻辑
2022版语文新课标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大单元教学则是达成此目标的关键路径。
我们对大单元教学有如下理解:其一,大单元并非等同于教材单元,它更强调单元的整体性。其二,素养导向并非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依据课标和学情,从单纯的“教知识点”转变为“解决真实问题”,借助结构化任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其三,学为中心意味着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在课型上大胆创新,像单元导读课、精读研习课、主题探究课、成果展示课等,摒弃教师“一言堂”的讲授模式。
二、设计路径:统筹教学,做好六个关键步骤
(一)对标任务,划定单元学习领域
在语文教研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教学设计要对标课标,从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中挖掘核心素养结合点。比如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确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智慧”的核心主题,对应文化自信与创造性表达目标。同时采用逆向设计,先确定单元终极大任务,如创作剧本、举办故事展演,再分解子任务。
(二)厘清教材,重构单元教学
例如六年级语文组在集体备课六下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时,尝试将单元导读页解读与整本书阅读的读前导读课合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外国名著方法。读中推进课与单篇课文教学相串联,利用碎片化时间分享阅读片段,教师答疑指导。读后交流分享与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整合,针对感兴趣书籍深入交流。
(三)联系实际,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以六上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为例,三篇课文文体特点各异:《桥》突出环境描写,《穷人》侧重心理描写,《金色的鱼钩》以细节刻画见长。分层制定目标:一是通过人物言行、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主题(理解);二是运用“意外结局法”设计微型小说情节(应用);三是创作包含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的小小说(创造)。
(四)关注学情,创设单元学习情境
将单元学习融入生活化、跨学科情境。如唐烨老师执教《葡萄沟》时,情境创设贯穿课堂。课前结合美术学科在黑板设计简笔画,导入播放《西游记》火焰山片段,拉近与文本距离。课中设计“招募小导游”“美食鉴赏家”等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课后推荐学生阅读、游历,传播文化自信。
(五)搭建支架,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级任务链。以五上“神话故事”单元为例,基础任务是梳理故事结构、对比中外民间故事异同;发展任务为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拓展任务是探究民间故事中的价值观传承。
(六)导向成果,编制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成果分为过程性和终结性成果。像五年级下册四大名著单元和六下外国文学名著单元,通过画思维导图、情节设计连环画展示过程性成果。终结性成果如六上小说单元鼓励学生创作微型小说集。
三、实践反思:从挑战中寻求突破
(一)避免“为整合而整合”,确保情境与单元及单篇课文目标紧密相连,重视经典课文本身,做到教学精讲。(二)关注差异化教学,探索分层任务设计。(三)加强跨学科教研,促进与美术、音乐等学科及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四)丰富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
编辑:兰心